对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审计机关实现审计覆盖思考

两办出台的《关于实行审计覆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要求审计部门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覆盖。在“十三五”整个经济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审计必须以全覆盖的方式做好财政资金的“门神”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推手”,那么审计机关如何面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变革对审计提出的新挑战并有效推动审计覆盖,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

一是主动适应审计覆盖,打好“全覆盖”的“思想攻坚战”。不少基层审计工作人员一听到“全覆盖”就断章取义的认为“全覆盖”就是工作任务的填鸭式增加。那么《意见》中“全覆盖”的真义到底是什么,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马观花,一味追求数量,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二要有重点,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三要有步骤,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路子,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国家对审计的角色定位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正确认识审计覆盖有助于基层审计干部转变传统审计观念、主动适应“全覆盖”对审计干部新的角色定位,为推动审计覆盖打好“思想攻坚战”。

二是加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以内生力量破壳“全覆盖”。从目前来看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覆盖的最大障碍在于审计力量依旧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紧缺和审计干部的断层导致审计资源内生力量不足、审计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那么如何在有限审计资源的基础上激发基层审计机关的内生力量,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益,笔者认为推进审计队伍的职业化是激发审计干部干事热情和干事效率的有效手段。以推进审计职业化为契机,提升基层审计干部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和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催生现有审计资源的内生力量,以“内力”破壳“全覆盖”。

三是转变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法,以高效审计助推审计覆盖。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中审计就是查帐,对于这一观点,笔者不置可否,但作为一名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明白:审计不仅仅是国家资金的“门神”,更是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的“推手”。在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等相关法规出台以后,各被审计单位三公经费使用及账务处理日渐规范,审计如果把重点仅仅放在传统的查帐上,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审计资源,而且往往也是收效甚微,远远满足不了“全覆盖”的要求。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必须转变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法,不仅要当好“门神”,更要做好“推手”。促使审计方法由传统的“由点及面”向“全面推进、重点突击”转变,满足“一网打尽,抓大不放小”的“全覆盖”要求,以高效审计助推“全覆盖”。

四是加强区域内审管理,联动效应助力“全覆盖”。“全覆盖”的推进虽然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填鸭式”增加,但工作任务的增加是必然的。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推进审计覆盖,笔者认为加强区域内审管理,充分利用“内审”、“外审”的联动效应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以区域审计机关牵头,充分调动和利用各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资源,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内审管理,规范被审计对象行为,减轻审计机关“外审”难度和压力,达到节约审计机关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目的,“内、外”联动助力“全覆盖”。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