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本文从教研主体、教研方式和教研目的三方面分析抱团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确定课题,教学设计—伴随研讨,修改设计教学实践,对比反思—总结跟进,专业成长”等抱团教研实施策略,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积累丰富的教研经验。

【关键词】抱团教研 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27—02。

通过对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调研,笔者发现个别幼儿园、幼儿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面临较大的困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尝试和探索后,笔者发现组建培育站抱团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笔者认为,建设具有活力的抱团教研组,并通过开展一课多研型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抱团群智慧,展现每位幼儿教师教研个性,以独特的优势融合教研思维,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一、抱团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

(一)教研主体:抱团幼儿教师

抱团教研是不同的幼儿教师相互研讨、相互促进的内在需求,培育站主持人和导师负责组织协调教研共同体,各区、县、乡村幼儿骨干教师是参与者和行动者,是共同体的中流砥柱。构建抱团教研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长期参与教研活动,形成和谐的共同体,进而在抱团教研中伴随式研讨,互动学习,分享经验,融合“大家”思路,促进专业成长

(二)教研方式:伴随式研讨活动

抱团教研具体形式主要是以现场研讨、微信和QQ为载体,由导师、主持人、学员共同相伴的研讨活动。主持人就研讨主题和各园幼儿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从各个领域设计研讨活动,因为有较为接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所以在研讨过程中比较容易引起思想共鸣,开始伴随式研讨活动。各位教师积极发言,主动投入教研活动中,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研目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抱团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源于共同体的建立和专业成长环境的营造,培育站主持人作为牵头人,针对某个主题激发共同体教师进行独立思考,给出具体的教学設计,进而进行伴随式研讨实现共同体互补,促进幼儿教师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抱团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抱团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配合培育站抱团教研平台,我们开展了“一课多研”行动研究,对同一主题不同教学设计进行伴随式研讨,从而明确抱团教研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确定课题,精心设计

培育站按照教研需要和进度,确定主题后,抱团教研共同体先对主题进行个体化解读,在各自领域查找资料,确定教研目的,然后在不同领域进行精心设计,明确各自领域内各主题的教学设计和疑惑问题。

如确定课题“石头”后,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从各个领域设计活动,分别为:科学探索游戏“我和石头玩玩乐”、语言活动“有趣的大石头”、音乐活动石头畅想曲”、科学活动“有趣的鹅卵石”。本文就以科学探索游戏“我和石头玩玩乐”为例,具体分析研讨活动中的抱团思维碰撞。

(二)伴随研讨,修改设计

在现场研讨活动中,每名教师针对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思考、交流,尤其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研讨交流,对教学问题交换意见,不断比较教学设计,重新审议教学活动,引导共同体在伴随式研讨中修改、完善,将研讨重点集中在教学的真正需求上,真正学会“用”。

研讨记录】。

问题提出:原设计比较偏向于常规的科学活动活动场地为室内,幼儿分成四桌,在桌面上进行操作,把活动中需要使用的沙子装在大的塑料盆里供幼儿操作。

本区县小组讨论:现场研讨

师1:活动中孩子对石头很感兴趣,但似乎总跳不出常规的科学活动,场地与活动形式较保守。

师2:石头埋在沙子里能给孩子带来神秘感,激发孩子“寻宝”的乐趣,但采用大塑料盆装沙子总显得有些拘泥。

师3:能否考虑把活动搬到室外,利用大沙池和沙池边的木条桌,让孩子在户外感受探究与游戏的快乐。

师4:可以尝试,只是沙池很大,孩子寻找石头时可能需耗费较长的时间。

师5:可以用标记提示寻宝的范围,这样更有寻宝的气氛与乐趣。

主持人:你们组的课题是石头石头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大家感觉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石头能进行装饰画,有各种各样的石头可以认识,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此外,还有什么可以进行探究呢?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孩子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由与快乐?

团队大组讨论:线上交流。

如皋组:能否探究石头的由来,让活动更有创意?

启东组:对石头的由来,只能依靠网络、书籍的搜寻,可否考虑把探究石头的由来放在活动准备中让幼儿自行参与?

海门组:我查找过资料,石头与沙子的关系犹如父与子的关系,可以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

如皋组:对,可以尝试把石头和沙子融合起来,玩沙本来就是孩子喜欢的游戏。

(三)教学实践,对比反思。

幼儿教师根据抱团教研主题研讨结果开展教学实践,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记录,就研讨中的问题,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科学,从教研迁移到真实教学,对主题教研开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反思得出教研指导结论。

修改后的活动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户外玩沙池、木桌等场地,搜集各种石头若干(有火山石、珍珠岩等);沙池中每人一个红色标记点,标记点处埋有雨花石、小石头等各种石头;两盆水和抹布(用来清洗石头);两个透明水盆(用来观察石头的沉浮);图片展示板(各种石头在生活中的用处);放大镜人手一个。在具体活动中,通过沙中挖宝,让幼儿感知石头的特性,认识火山石,感知石头的丰富多彩;初步探讨石头的用处,关注每名幼儿在各个环节中的过程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尽情创作,活动结束时他们还意犹未尽。可见,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四)总结跟进,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教学实践反思后再次总结跟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真正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对教学设计实践后的反思,在抱团教研活动中再次反馈,是改善教研实践的良好载体。抱团教研共同体再次开展伴随式研讨总结,完善教学设计,并给出教学实践相关建议,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实践中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团队反思:

火山石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同的石头,因其自身的小孔而能浮于水面,因此,给孩子准备的操作材料必须具有科学性与真实性。所以在准备材料时,幼儿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搜寻材料,不断地实验,以防出现科学性的偏差。

总之,在讲究团队合作的时代,幼儿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搭建共同体,以培育站为基点,撬动抱团教研共同体,追寻教育者的“梦想”,在共同的愿景下,互相探讨,及时交流与分享,实现即时互动。用共同得出的教研成果来武装自己,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反思能力,深化教学行为,强化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占武.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促进教师抱团发展[J].初中生世界,2014(32)。

[2]罗建春.在草根化教研活动中“抱团式”发展——构建“抱团式”发展教研组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6(2)。

[3]黎静芬.行动教研 抱团成长[J].广西教育,2016(20)。

(责编 林 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