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部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关键词】 妇科疾病;外科治疗;疼痛

手术创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症状,对疼痛进行正确观察、评估并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疼痛、使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对152例妇科患者实施腹部手术,并对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正确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52例,年龄21~76岁,患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癌等疾病。全子宫切除术84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12例,子宫附件切除术28例,卵巢癌根治术8例。

2 疼痛评估   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对疼痛进行评估,简单的0~10级标准适用于6岁以上患者,其标准顺序依次为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痛和炎性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痛和刺痛、触痛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为10级(无法控制)。Melzeak用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疼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来帮助患者描述自已的疼痛,使患者更好地表达疼痛[1]。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3 疼痛原因分析   疼痛的原因主要有:①盆腔创面牵拉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割、分离、牵拉、缝扎等对组织局部造成损伤所致。②腰背酸痛。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肌肉松驰,腰椎生理前凸暂时消失,引起脊间肌和韧带长时间受牵拉,同时腰痛还与麻醉穿刺损伤有关。③静脉穿刺点痛。可能与穿刺针较粗、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 ④肢体疼痛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小腿屈肌群长时间处于肌紧张状态,侧卧位时上臂摆放位置不佳,肩胛带过度牵拉等,可致术后出现肢体疼痛不适。⑤其它因素。焦虑与疼痛反应呈显著正相关。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阈值低。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比性格内向者反应更强烈,主诉更多。

4 疼痛护理   术前应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病种,讲解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尤其对手术后留置的引流管的种类、目的、时间、引流部位将会出现怎样的疼痛,体位变动、牵拉切口、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