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五首谱传歌诀阐幽录(七)】 形意拳歌诀

三、猴形      诀曰:身轻体小秉性灵,缩力纵身令人惊;   看它一身无定势,遇敌扑抓倒辇行。

又曰:躲闪刁拿四角奔,打前顾后脚底灵;   利爪进击人难防,进进退退眼中神。

再曰:舒臂纵跳势轻灵,性属阳刚缩力精,   拳顺能使心宁静,力达指端爪为锋。

(领会)      猴形练法体现了猴子的轻巧、灵活、闪展、腾挪等特点,是十二形中最为灵活的一形。

因猴有缩身舒臂之法,有跳涧飞身纵山之灵。

其性敏捷机智,攀援叼跳跃轻灵,恍闪变化不测之巧。

拳中的猴形重在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力自心发;动作中包括左右旋转,前进后退,纵跳伸缩,练习时既要求快速有力,又要求稳定,沉着,灵活,敏捷,连贯,完整,协调,和顺。

在身法、步法、手法上既轻灵机敏又完整连贯,不浮不躁,意贯周身,力达四梢。

切不可使动作轻浮散乱,猴态百出,若此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与形意拳法之根本相背矣。

练习猴形,可使人转背刁打,身手敏捷,躲闪灵便,刁拿得心应手。

其拳形和顺身体轻便,快利旋转如风,拳顺则心定神静,而形色纯正;其拳谬则心摇神乱,而形色失和。

猴形通过封猴(侯)挂印之精,猿猴叼绳之奇,猿猴爬竿之巧,坠枝之力等三式组合而成,于练法时凭转身动作而形成纵横交错,有的走四个斜角,称为“四门斗”,也有的走六个斜角,动作左右相同反复,但进行方向、角度不同,只要练熟之后即可任选一种运用。

演练时以三体式开始。

先作左转身动作接猿猴挂印,叼绳、爬竿后,继作右转身动作,接挂印、叼绳、爬竿。

只要掌握了左、右两种转身与随后的三式动作后,即可左右反复交替练习了。

基本的作法是,接三体式身体速向右转,左掌向下向里收到胸前,掌心转向上;同时左脚也随之撇至右脚内侧,微停,身体又速向左转,左脚向前迈一步,脚尖外撇(摆步),左掌同时内旋向外翻转,横向外推,高与肩平,小指侧向上,掌心向外;眼看左掌

体重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向左转动,右脚左脚内侧扣步成八字形;然后左脚再顺右脚脚跟方向(东南)后撤一大步;同时右掌左掌背面前伸,高与眼平;左掌撤至腹前,两掌掌心向下,重心偏重于右腿;眼看右掌

此即左转身猿猴挂印。

左掌收回和翻转外推时,要和左脚的收回外摆的动作整齐一致,眼神要随着身体转动;扣右脚时,要尽力向左转腰,左脚后撤和右掌前伸要一致。

接下来再作叼绳式。

右脚速向后撤半步,脚掌着地,膝部微屈,重心在左腿成右虚步;同时右掌屈肘收回裆前,左掌顺右肩方向前探,高与肩平,掌心向下,眼看前方。

右脚向后撤时,身体尽力向后缩,腰要塌,颈要挺。

下面即进入爬竿式了,右脚向前进步,同时右掌左掌下面向前伸出,高与眼平;左掌撤至腹前,两掌掌心向下,眼看右掌

左脚再前进一步,落脚后不停,继续用左脚蹬地尽力向前跳一步,同时右腿提起;在跳步同时,左掌顺着右掌上面速向前、向上伸出,高与眼平;右掌撤至腹前,两掌掌心向下,眼看左掌

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左脚也随之向前跟进半步;同时右掌左掌上面向前伸出,高与眼平,左掌撤至腹前,两掌掌心向下,眼看右掌

此式共三个动作要连贯,中间不停,进步,出掌速度都要快;跳步要远,要稳;左脚跳步时,要和左掌向前伸出的动作整齐一致;落步要稳健,眼神要随着两掌的伸缩交替看左右手。

以上即为左转练法,随后即练右转身练法,练习的动作要领方法与上述左转身相同,唯动作姿势相反而已。

在作到猿猴爬竿的右式时,就重复上述的左式

每转一次就一个方向,需收式时,即练回原来之位置就作叼绳式,还三体式即可。

按《周易》学说对猴形的分析,其性属阴土,近取诸身内属脾,为心源(故名心猿)。

此形运用手法、步法与各形不同,习时切注意之。

四、马形      诀曰:马性驯善行千里,道远负重识疾蹄;   遇敌接手马形意,胆性越豪富冲力。

又曰:奔腾迅奋在疾蹄,性烈垂缰重取义;   意气合一须催劲,拧转冲撞世间稀。

再曰:马有疾蹄功,奔驰似风行;   紧追步法妙,拳拳不放松。

(领会)      马有垂缰之义,抖毛之威,有疾蹄之功,跳涧之勇,冲撞之力。

马形拳以突出马在奔腾中前冲的特点,在步法上要求后腿用力蹬地,前腿极力远迈,周身协调完整。

尤其是疾蹄之功,指马走极快之时,后蹄能过前蹄,此其长也。

奔腾向前,速度极快;又有野马闯槽之威,搂刨带踏,精神勇猛异常。

练习马形时,每进一步,后脚要极力向后一蹬,前足前进步,后足再极力向前拥进,此步名为疾步。

知蹄之功也指拳要有扣力。

马形左右式都是两臂拧转着向前冲撞,在步法中,要求后腿用力远蹬,两腿站立牢固,上下整齐如一,以显示此形坚强有力的特征。

马形沿直线行进,习马形身质要如钻天之速猛,拳如连珠,劲法刚烈,脚下铿然有声。

如风雷落地,使人生畏。

前足起,后足随,前足进,后足追。

习马形要有过步夺人,起根拔节之功能。

马形的练习方法由左式,右式,回身式组成,由这三式的往返重复演练。

仍以三体式开始,右脚向前进一步,脚尖微扣向左斜前方。

同时两小臂拧裹外旋,使拳心向上,收置腹前

头顶竖项,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目视左斜方。

随之左脚跟进,提起附于右脚内踝。

同时两拳由胸前同时上钻,左拳在前,右拳置于左肘内侧;目视左前方。

紧接右脚蹬地,左脚极力向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成三体式步型时,两小臂内旋,两拳向内翻扣,呈弧形向前打出,拳心向下,高与胸齐,右拳在左拳后,两拳前撑后坐,目视右掌

此即左式单马形。

练习两拳收回时小臂要极力拧裹下压回带,回手如钢钩。

胸要圆,肘要贴肋,头要顶,腰要实。

出拳同时左拳要有向下刨之力,如栽捶之劲。

右手要有往回带之力,前挣后挫发出一个整劲,使力量充分达于拳面。

肩架要撑,两肘不要瘪夹,脚步要平稳拥进,富有冲力。

跟步时,后脚不要离前脚太近,两膝要略向里扣劲。

左式而进入右式练习,左脚向前进一步,脚尖向右斜前方微扣。

两小臂向内拧裹,落于腹前

头顶项竖,塌腰合胯,两肘贴肋,目视右前方。

随之右脚跟进,提起附于左脚内踝。

同时两拳由胸前同时上钻,左拳在右小臂内侧;紧随左脚蹬地,右脚极力向前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

同时两小臂内旋,两拳翻扣,由胸前呈弧形向前打出,高与胸齐,拳心向下

左拳置于右肘内侧;目视右拳。

进步要与上肢动作协调,中间不要停顿,虽有缓急但要做到劲断意不断,劲力贯通,始终如一。

马形单式可根据场地反复练习,不拘次数。

打至右马形时接回身式,以左脚掌为轴身体向左后转身180度,右脚随着身体后转,扣于左脚前,脚尖斜向左前方。

同时左手从右肘下随着转身向前钻横,右拳置于左肘内侧,两拳心向上一齐收回腹前,目视左前方;随之左脚跟进,提起附于右脚内踝。

两拳同时由胸前向上钻出,左拳置于右肘内侧,拳心斜向上;紧接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

同时两小臂内旋,使拳心向下,呈弧形一齐向前打出。

沉肩垂肘,屈臂挺腕,两拳眼相对,高与胸齐,目视前方。

扣步转身要与上肢动作配合协调。

双马形两拳眼相对,劲力达于两拳面,拳呈弧线向下栽扣,发力同时身向后坐,有前后之挣力,垂肘挺腕,背要圆,肩架要撑住,精神要饱满。

练至此处时,即可重复上述之左式、右式,再回身,如此可反复往回。

如要收式时,即练至起点处,回身双马形即收落双拳继变掌下垂成无极式可矣。

马形拳外刚猛而内柔和,有心内虚空之妙,有丹田气足之形。

拳势顺则意定气平,脾肺畅舒,道心生而阴火自灭,腹实而体健;拳势谬则意妄气乖,五脏失和,手足不能灵巧也。

按《周易》学说认为,马取诸身内则为意,故名意马。

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意变万象,以性情言之,谓之心源。

常练之肺脾舒畅,意定理直,疾蹄之功效惟力惟德。

五、鼍形      诀曰:翻江倒海生猛性,逐波分浪身形灵,   安不忘危危自解,灵妙之中藏其精。

又曰:翻江倒海胜蛟龙,两臂拨转在腰劲,   浮水漫游曲折进,两手连环胯须冲。

再曰:鼍形须知身有灵,拗步之中藏奇精,   安不忘危危自解,与人何事须相争。

(领会)      鼍是水中爬行动物,又称鼍龙或扬子鳄,俗称猪婆龙。

形状如同鳄鱼、蜥蜴,长丈余。

其甲如铠坚厚,它浮游水面既灵活又稳定,有浮水分浪之能,有翻江倒海之力。

作为拳形,乃取其在水中既平稳又灵活之特长,其势摇膀活胯左右明拨,圆活不滞。

练习鼍形,要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上下相随,周身协调一致。

尤其强调以腰为轴,用腰部的旋转劲带动四肢动作,既显示翻江鼓浪之气势,又体现浮水曼游之轻灵。

鼍形动作沿折线前进,即如“之”字形曲线。

犹如鱼翔水中,摇身摆尾,灵活自如。

其练法、打法均须用肘,拳谱所云“肘为一拳”者,即此之谓也。

其势摇膀活胯左右明拨,圆活不滞,手、足、肩、胯均不可僵直死板,周身活泼而富弹性,沿折线而前进,左右旋转连贯不停,处处以躯干带动四肢向左右反复拨动外撑,既有翻江拨水之力,又有轻浮水面之灵。

鼍形拳的演练以左式、右式重复一次后继回身,再作左式、右式进行进行反复回旋。

以三体式起,身体向右转,不停,再向左转身左掌同时由前向下、向里、向上翻转(裹劲),至口前再变成俯掌,横着向左前方撑出去,高与口平,臂成弧形,掌心向下左脚随着左臂收回,即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脚也随着向前跟进,停在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右掌心翻转向上,停在腹前,眼看左掌

左脚左掌动作要整齐一致;左掌向左前撑出时,掌外缘用力,塌腰顶头,此即鼍形左式

接着演练鼍形右式。

右脚向右前方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停在右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右掌经胸前向上,向右翻转(裹劲),至口前变俯掌,横着撑出去,高与口平,臂成弧形,掌心向下左掌随着翻转下落停在腹前掌心向上,眼看右掌

右脚前进落地,要和右掌撑出动作协调一致,不可分先后;右掌撑出时,掌外缘用力,腰要塌,头要顶;左右式转换要衔接不断,两臂摆动要连贯。

然后再作左式鼍形,继右式鼍形,方法要领与上述动作相同,方向一致。

在打出右式鼍形之后,不停,即作鼍形回身式。

左脚似落不落,身体速向左后转,左掌腹前转身向上,向左撑出,掌心向下左脚向左后方落地;右掌也随之向下,向里经胸前继续向右前方翻转,变俯掌撑出,高与口平,掌心向下左掌右掌翻转撑出时,下落停在腹前掌心向上。

右脚随身体左后转向右前迈一步,左脚随之跟至右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掌

向左后转身时,速度要快,左脚向后落地后立即进右脚,中间不停。

两臂左右摆动要连贯,转身时用腰部带动,旋转要灵活不滞。

回身之后,连续作两次左右式,至原位置时,即可作回身式而收式。

按《周易》学说分析鼍形,取之身内为肾,以拳中之性能,用其形,外合内顺。

练之能练心君之浮火,消饮食积聚,助命门之相火,灵通于背,活泼于腰,满肾水,通周身之筋络,尽融身之拙气、拙力。

拳势顺,丹田气足,真精补还于脑,身如鼍之能,与水合为一气。

乙癸同源,肝主筋,肾主骨,筋骨能转弱为强,易拙重为轻灵。

拳势则手足肩胯之劲拘束,筋骨内气固滞不通。

(责编:田文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