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渠水 共富宁夏川

打开文本图片集。

活动背景。

河西灌区的引黄古灌渠平行排列着唐徕、大清、汉延、惠农4大干渠。和历史悠久的唐徕、汉延渠相比,惠农渠要年轻得多,从雍正初年建成到现在大约300年。灌区南起青铜峡水利枢纽河西总干渠唐三闸下汉惠渠龙门桥闸,北至石嘴山,灌溉着青铜峡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区6县区114万亩农田。目前渠道全长246千米,是宁夏引黄灌区中仅次于唐徕渠的第二大自流灌区。

历史上的惠农渠,处在汉延渠和大清西渠的下游,干渠水量常受河水涨落及两渠退水的影响。旱年河水下降,汉延、大清渠退水减少,惠农渠的水量得不到保证;一旦黄河涨水两渠退水增加,又因泄流不畅有溃堤风险,使得灌区农田受浸、盐碱化程度加重。如今,得益于银北地区的中低产田改造,以及惠农渠系完善的灌排功能,这个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面对惠农渠灌溉面积增加用水矛盾凸显和现阶段农业水利设施使用的情况等问题,学生们也对惠农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揭秘惠农渠的来世今生,用一次科技实践活动解答一个个迷雾背后的答案。

活动阶段。

宣传准备阶段。

活动小组自由建立组合。本活动按照学校相关户外教学活动的规定开展,组建惠农实践活动小组,在合适时间集中召开学生和家长会议,以寻求各领域各方面对活动的支持。

◇学情调查。活动预定开始之初,采取调查问卷法,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学生惠农渠(包括河西5大渠)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目标了解,为后期做到有序开展活动作好思想准备。

◇拟定实践活动方案。本着就近调查的原则,由科技实践活动负责教师先对要调查的活动地点进行踩点,所需要的设备进行清单整理,之后动员学生及家长收集相关资料和所需设备等。由教师负责联系惠农渠管理处下属相关水文站、石嘴山市惠农区农牧水务局等相关单位,并与相关水务领域的专家和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联系,采用现场走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学生采用自主方式进行材料收集。

◇调查地点选定。利用周末等放假时间,联系相关车辆,完成实地调查和研究活动

基础知识讲授阶段。

为了让探究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科技辅导教师首先要对惠农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价值观认知。由教师预选定的惠农区尾闸镇的惠农渠闸口进行踩点观察,利用手机、摄像器材收集相关图片、影像资料,顺便对周围环境的安全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后续外出行车路线进行摸排,做到心中有数,排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利用网络、图书等方式对惠农渠的水利工程结构和水利工程建造,及农业水利设施使用和维护等科学知识进行初步梳理,理清思路后可以事先将了解到的知识通过讲座对学生进行知识普及。

活动实施阶段。

◇搜集资料。了解惠农渠的历史资料,搜集描述惠农渠的水利工程结构和水利工程建造,以及农业水利设施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实地调查。惠农实践活动小组走进惠农区尾闸镇,对离学校较近的惠农进行实地观测,利用手中的卷尺等测量工具对惠农渠的实际尺寸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手中的摄像设备拍摄、录制惠农渠实地考察和研究活动的实况。利用下发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记录,采集实况数据。

◇走访体验。由科技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实践小组成员前往石嘴山市惠农区农牧水利局,实地采访相关水利专家和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惠农渠调查的乐趣,关注我国农业和水利工程发展,更深层次地体会农业和基层水利设施对于普通人民的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感受基层一线人民普通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科普知识。

实践活动汇报及展示阶段。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总结,撰写活动报告。在后续实践活动课上,10余名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探究惠农渠使用的方法,分享个人实践活动的收获。

◇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实践活动报告,召开科技实践活动答辩交流会,将学生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在全校范围进行布展,将拍摄的视频制作成微电影在4— 6年级进行循环展示。

◇整理學生探究惠农实践活动活动报告、图片、测量记录等相关材料,汇集成册,作为后续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使用。并且制作展板、幻灯片等,在学校宣传栏、学校网站、河滨社区展示栏等地方进行广泛宣传,并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对活动进行扩大宣传,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创新点。

探究惠农渠的水利工程结构和基础水利工程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科学道理,感受它的历史,了解它的科学技术价值,感受时代特色。

学生活动中不仅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后,让科学方法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利用学习的数学、科学、艺术设计等方法建模、绘图、填表、测算,深入挖掘水利工程的建造科学。

◇克服研究中的困难,迈出与人合作、与社会打交道的步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活动评价

◇注重过程。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教师通过观察采取及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情绪、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尊重多元化。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小学生积极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活动中获取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注意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利用空余时间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并且积极总结成果,在成果的分享和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该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教育方案类一等奖。

专家评语。

该方案充分体现“三自”原则,教育目标明确,传播的相关科学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来源可靠,符合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该方案指导学生探究惠农渠的水利工程结构和基础水利工程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科学道理,初步了解惠农渠的人文历史和基础农业水利工程的科学价值。方案同时体现出较好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实施后亦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