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际饭店情结】天鹅城国际饭店

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在上海,一共有24层,在三十年代被称为远东地区第一高楼,这就是著名的国际饭店

老师说,由于国际饭店太高,“抬头看楼帽落地”成了当时市民结伴去看楼高的一句俚语。

老师还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国际饭店的有趣新闻。

如,1935年2月18日上海各界人士在二楼举行欢送梅兰芳赴苏联演出宴会;1936年3月9日,喜剧大师卓别林从日本到上海当晚,梅兰芳、胡蝶等文艺界名人在国际饭店设宴,款待卓别林;蒋经国也曾数次入住国际饭店905号房。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6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市长陈毅在国际饭店召集解放上海部队团以上干部,几乎请来了所有解放上海的功臣名将,欢庆上海解放

从此,国际饭店在我心中更有了一种神秘感。

那天放学,我和几个同学结伴从杨浦区来到南京路,打老远就看见一幢高高的建筑物耸立在远处,我们想点一下到底有几层楼,我使劲往后仰,另一个同学用力托住我的腰,老师说的“抬头看楼帽落地”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几个小伙伴花了很长时间在清点国际饭店有多高。

我们先想办法量了第一层的高度,再推算24层的高度,我记得当时算下来是90多米(后来知道是83.8米),相当于学校操场60米跑道的1个半。

于是我想什么时候能到国际饭店去一次呢?   这一说就20年过去了。

1981年,我妹妹出嫁,未来的妹夫将举行婚宴的几家饭店候选名单告诉我,让我做最后的裁定,我一看其中有国际饭店,毫不犹豫说:“到国际饭店

”那天我早早来到了饭店的凤阳厅,我不仅将厅里的装饰看个够,从窗户的各个角落将外面的世界看个够,可惜的是凤阳厅在2楼,视线不够开阔。

据说,当年站在饭店顶层,整个上海景物尽收眼底,可以看见浦江蜿蜒如带;吴淞龙华风光云烟,遥遥可望,甚至昆山佘山,也依稀可辨。

我想乘上拥有国际先进时速达每分钟600英尺的自动电梯,直达顶楼

当年除了纽约有两部这样高速的电梯外,国际饭店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样先进、现代、新型的电梯的所在。

我想到顶楼体会一下从国际饭店顶楼观看大上海的感觉,感受国际饭店近半个世纪的沧桑。

可惜服务生拒绝了我的要求。

那天我们吃的是40元标准的婚宴(那时有40和50元两种规格)。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国际饭店于1934年12月1日举行开幕典礼),国际饭店依然独领风骚。

后来我又有了一次去国际饭店的经历。

那是在21年以后。

2002年,《上海滩》杂志搞了个《我和百年南京路》的征文,由母亲口述、我记录的《一块手表情系五十年》获一等奖,主办方在国际饭店九楼会议中心搞了个颁奖仪式,我和母亲被邀请到会。

会议结束,我特地问了服务生“零”坐标的位置。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知道,上海的“零”坐标是在人民广场,其实,上海真正的“零”坐标是在国际饭店上海测绘部门以国际饭店顶端旗杆中心的位置作为上海的“零”号位,我想国际饭店是当之无愧的。

我感到这里的一切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我和母亲沿着南京路向外滩方向走去,前面,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迎面而来,回头望去,国际饭店在视线里逐渐消失。

国际饭店最高位置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国际饭店的高贵气派、显赫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国际饭店的辉煌是一直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的。

国际饭店已经不再是“远东第一楼”了,连上海第一也算不上,4年以后,我住进了“国际饭店”。

我将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国际饭店”。

这是一幢24层楼的商品房,当初买房时,我看中的就是和国际饭店一样高。

从我居住的17楼向黄浦江望去,就像44年前仰着头看国际饭店一样,感觉好极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