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形式

【摘 要】艺术化的课堂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课堂导入技巧的创新。

【关键词】导入;创新;情境;谈话;故事;图片;标题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2996.htm  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及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做好导入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本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提起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展现导入艺术。   一、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所有知识的掌握一开始都要借助感官。”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为学生营造一??可以触动其感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文本蕴含的深刻情感,获得丰富的体验。   在教学《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堂导入阶段是这样设计的:教师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为学生播放《月光曲》,随着舒缓的音乐倾泻而出,学生们逐渐沉醉其中,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听着这样的音乐想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伴随轻柔的乐曲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月光如水,静静洒落在无垠的大地,在这个迷人的夏夜,我不禁想到了小时候在明亮的月光之下,我轻轻地靠在妈妈的怀中,听着妈妈小声哼唱的儿歌,不知不觉进入了梦境,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教师的一番话,唤起了学生相似的回忆,让学生产生了相同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不错。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走近文本,进入课堂学习,事半功倍。但是,营造情境的目的不是将课文中的具体场景再现出来,而是要在营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文本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灵活使用,争取最佳的效果。   二、谈话导入激发共鸣   谈话导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方式,教师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极具威严的形象,而谈话恰是一个师生沟通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谈话导入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说话方式要温和,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学生的思路才能被有效的调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   在讲解《爬山虎的脚》时,我指着自己的脚问到:“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们告诉我是脚。我以聊天的口吻和学生说到:“因为有了脚,我们才能走路,可是你们知道植物也有脚吗?”学生们感到很好奇,不过有个学生说到:“老师,我知道爬山虎有脚。”我笑着对这个学生说:“那你看到过爬山虎的脚吗?”这个学生进行了回忆,并告诉我在操场的墙角看到过,经这个学生一提醒,很多学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并告诉我确实看到过爬山虎长着“脚”,学生们将爬山虎的“脚”的特征描绘虽然不是很系统,但他们对其特征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带领学生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学习,一节快乐的语文课开始了。   三、故事诱导,激发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W习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四、图片导入,视觉冲击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图片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图片,并制成精美的课件,在课上向学生们展示,对他们形成视觉冲击,勾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接下来的教?W奠定基础。   在讲解《画杨桃》这课时,我提前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杨桃图片,在导入环节,我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我问到:“同学们,这是杨桃,你们看到后有什么感受?杨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因为有了这些从不同角度拍下的图片,学生们对杨桃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我说到:“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做《画杨桃》,作者把杨桃画出了什么样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围绕杨桃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吧!”由此可见,利用图片导入教学,能够很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并且,这种直观的导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   五、紧扣标题,开门见山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我们可以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本叙述的故事梗概,正因为文本标题的重要作用,在课堂导入时,如果紧扣文本的标题进行导入,就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进入文本,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紧扣标题,精心设计了导入语。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用繁体字的形式写下了一个“?邸弊郑?然后在中间的爱心部分用黄色的粉笔写下了“茉莉”两个字,然后这样讲解这样做的用意:我们都知道什么是“爱”,但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怎样的表现才能称之为“爱”?这个题目中,“爱”中间的心换成了“茉莉”,本来“爱”是传达心心相印之意的,传达的是彼此之间热烈的关怀,那么,在这篇文本中为什么换成了茉莉?标题中的“如”字我们又怎么理解,是等于,还是大于或者小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样的导入学生直接进入文本探究,而且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璐璐.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巧[J].内蒙古教育,2016(5).   [2]朱大伟.如何展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7(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