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以权变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成员、组织目标、活动环境和管理技术等组织系统的变化,提出高职院校要着力上好思政课、严把企业和师傅入口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等创新路径,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6—0064—04。
继续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职院校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自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高职院校成为试点工作的主力军,在先后参与试点工作的地区、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中,高职院校数量达310所,占70%以上,远高于地区、行业、企业和中职学校的试点数量。目前,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验收工作已经结束。然而,在各类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的推广中,我们发现作为承载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实践经验都较为缺少。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等因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内外部条件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该如何固守阵地、改革创新,令人深思。为此,本文拟借助权变理论对此加以分析,希望能够找出一条符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创新之路。
一、权变理论的内涵及起源。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管理理论。“权变”意即“权宜应变”,它强调要根据组织系统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应变,并针对不同的条件提出最适切的方案、方法或管理模式[1]。权变理论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深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当时国内经济动荡、社会不稳、政治骚乱,诸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而传统的行为科学管理等理论往往注重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追求普适的管理原则与模式,希望通过发掘管理的“规律性”获取一种最为简单实用的通用管理方法,从而一劳永逸地实现对所有企业组织的有效管理。然而当面对企业组织所遭遇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问题时,这些理论却显得力不从心。正因如此,人们不再相信有什么万能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或是通用的管理原则与手段,而开始认为组织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其所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差异性进行随机调整。
卢桑斯于1973年发表的《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被视为权变理论的扛鼎之作。他在书中强调,不存在某种管理理论可以解决一切组织和管理问题,权变理论的优势就在于善于统一各种管理理论观点,并采用相适宜的管理方法,从而解决组织管理等各种问题[2]。他将权变关系视为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外部环境由两个方面构成。其一是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社会元素;其二是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人的因素。内部环境即为组织系统。权变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不是封闭、孤立的,都要与外部环境或其他组织产生联系,并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他将组织的活动环境、管理技术、目标、成员等作为自变量,将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作为因变量。
权变理论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强调在管理中要针对组织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因素,将“计划”与“变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寻求最适切的个性化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权变理论核心观点在于对普遍存在适用于所有环境的管理模式加以否定,认为管理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很多相互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的变量[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从权变理论角度,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的成员、目标和活动环境等自变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组织成员的变化。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成员上增添了企业、师傅等新元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学校按照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由教务处、学工处、宣传部、社会科学部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向高职生开展思想政治相关教育。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管理主体由学校演变成学校与企业,实施主体由学校教师演变成教师与师傅,同时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其身份还演变成学生与学徒的结合体[4]。
(二)组织目标的变化。
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纲领性、指导性和基础性的要求。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积极引导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相较于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增添了实用主义色彩,更加微观和具体,不仅要求学徒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同时希望通过企业管理和文化的不断熏陶以及师傅的言传身教,提升学徒的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这显然超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范畴[6]。
(三)活动环境的变化。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开放和多元。从空间维度上来说,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场所由学校转变为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教学课堂由教室转变为在教室与车间之间交替。从主体间维度上来说,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在教师与师傅之间交替,教学客体的身份由学生转变为在学生与学徒之间交替。从内容维度上来说,教学内容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转变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企业合格员工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技能实践等之间交替。此外,由于校企双元育人,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会明显增多,活动环境不断从学校—社会—企业等不同空间以及课堂—社会—车间等不同场所来回转换,体現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四)管理技术的变化。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而开始向企业和车间延伸,学生也开始被赋予双重身份,对学生(学徒)的管理制度由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守则)转变为在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守则)与企业管理制度(员工守则)之间交替。因此,学生(学徒)既要能适应学校管理的人文性、柔性,又要能适应企业管理的纪律性、刚性。管理半径的延长和管理制度的变化,都要求采用更加适切的管理技术加以应对。符合远程性、即时性等特点,能够解决跨界、融合等问题成为管理技术选择的关键。为此,充分依靠信息互联技术,积极采用“互联网+课堂”,不断加强APP、微信、微博、慕课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根据权变理论,当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中组织成员等自变量发生改变时,作为因变量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势必要做出反应。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系统来说,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学生(学徒)等作为三个最重要变量有必要进行积极的调试去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后达成。
上好思政课既是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主要任务,又是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于:如何解决和回答“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核心问题。一是要调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解决“为谁教”的问题。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此,要将现代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四有”“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般性培养与企业“高素质、用得上、留得住”人才的特殊性需求的紧密结合。二是要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将现代工业文明、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努力实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职业素质培养的高度融合。三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要深入贯彻“三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紧密结合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育人实际,在保证学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贴近现代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并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科学应用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校企异地上课、同台育人,并使课堂成为教师绽放魅力的艺术舞台。四是要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解决“谁来教”的问题。通过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思政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非遗工坊、大师工作室等,不断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兼教学队伍,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以上,使“师生相守”“课比天大”的职业操守得到普遍遵循[7]。
(二)把好合作企業和师傅选拔双重关口。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取得除了自身因素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来进行合作。由于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竞争的残酷性,让企业担负起培养塑造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似乎勉为其难。一是要严把企业“准入”关。要设置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准入”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将低端化、传统型、滞后性的企业排除在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名单之外。因为,选择行业龙头或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培养,这样的企业不仅能够应对市场短期的波动,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这些企业也会相对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有着对现代学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土壤和意识,能够发挥好企业制度育人、管理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最终,被选择进行合作的企业都要达到或是发展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二是要严把师傅“准入”关。现代学徒进入企业以后,除了企业制度和文化的约束与熏陶外,接触最多的是师傅。师傅的言传身教对学徒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师傅的选拔要从“能教”“愿教”“会教”三个方面着力。选拔的师傅要“能教”,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选拔的师傅要“愿教”,企业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维护和激发师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够充分考虑并保障师傅的合法权益,消除他们“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后顾之忧;选拔的师傅要“会教”,加强对师傅的专业教学培训,克服师傅由于缺少对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等系统学习的“先天不足”而产生的教学障碍[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不仅是显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还是教育客体对隐性价值主动悦纳和吸收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发挥的最佳呈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被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作为学习行为发生的驱动者,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一是学生(学徒)要“愿学”。现代学徒制不仅赋予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学徒)的平等权、话语权,不断引导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显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徒)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徒)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二是学生(学徒)要“善学”。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成员、活动环境等要素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徒)学习的难度,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各种便利。学生(学徒)不仅要掌握在不同活动场景和不同身份交替转化中进行学习的本领,还要学会对“无序性”“碎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和选择性接受。世界正被转化为各种图像,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可能正掩藏在图像之中,学生要学会读懂图像背后隐含的内容。因此,这不仅需要学生(学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长年累月的积累,更需要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干预和引导,不断培养和锻造学生(学徒)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兴趣和学习本领。
四、结语。
权变理论提出组织系统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选择一种最为适切的管理办法,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为此,各高职院校在采用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改革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定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政策、院校特点和合作企业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和选择,要“和而不同”,体现出个性和特殊性,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的共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孙晋露,林杰. 基于权变理论的大学海外危机管理——以日本一桥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54—58.
[2]Fred Luthans.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A Path Out of Jungle[J]. Business Horizons.Vol.16,No.3,1973:67—72.
[3]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78.
[4]李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46—48.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9—07—07].王常静.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69—72.
[7]马成荣.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育人新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95—99.
[8]陆颢,王海岳.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利益相关者参与机理分析与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8(9):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