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体现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管理已成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此,本文从安全、绿色、低碳、生态等四个方面出发,对城市规划管理中以人为本体现进行论述。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生态以人为本   城市是一个人口、经济、信息等高度集中的居住点,其自身的自然生态系统很脆弱,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对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规划中也在逐渐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使城市更加的节能、环保、安全、快捷并且体现出总体规划的公平性和健康性。

一、城市安全规划   城市安全城市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随着恐怖袭击,治安性犯罪,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增多,城市安全规划工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城市是以安全为基础的。

纵观中外城市发展历史,安全保障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首位要求。

提出“人类聚居学”的希腊建筑师C.A.Doxiadis曾说过“一个城市必须在保证自由、安全的条件下,为每个人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人类城市的一个特定目标。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城市安全受到密切关注。

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已开始筹建“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将进一步促进城市安全问题研究的开展。

城市安全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除了大灾害事件的客观推动外,还有着更为宏观的战略政策背景。

城市安全城市可持续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这是城市安全备受重视的更直接原因。

二、生态城市绿色规划   城市绿色建设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地方,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有一个可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地方,给予人们一个良好的心态。

而这些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自然规律、科学技术、人文心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才能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自然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支撑力是制订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先决条件,如果城市自然环境资源枯竭,生态系统无法再支撑城市发展,那么生态建设计划将会成为一纸空文。

而绿化工程能为自然环境资源的维持创造条件,也能使生态系统的支撑力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没有生态建设规划,也达不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所以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绿化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好生态建设规划和绿化,做到统筹兼顾,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外,节能、低耗以及绿色建筑等也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绿色建筑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和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也是绿色城市建设中的基本要素。

节能低耗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所以说要将低耗、节能纳入到生态城市绿色规划工作中。

三、城市生态规划以人为本体现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部门、建筑企业、公益服务、绿化组织等多个单位联合完成。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和方案,必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有计划的完成生态城市建设任务。

1.规划框架。

规划项目可以表述城市宏观的运营状态,让建设者们了解城市发展的具体生态需求,以及每个建设区域需要创建哪种生态体系来维持循环。

框架应包括人口、资源、经济等多项资源配置内容,本着协调、统一发展原则,将这几点元素添加到框架当中去,一定要注意保持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规划主管部门还需预估城市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工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和侧重点,根据未知信息,预留生态体系建设空间,以防止给后续建设带来过多束缚和限制。

从实际建设中可以发现,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要想做到高产出、低耗能、高效益、低浪费,需利用协调、沟通手段和方式,联通各区域建设项目的生态链,让它们能够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2.构建人居环境。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集聚地,因此,生态城市必须满足人们对人居环境提出的所有要求,既要给人充足的生活空间,又要满足人一切行为需求,如衣食住行、文化交流、娱乐活动等。

那么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顾及人们居住的环境,一方面要为人们创造和建设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另一方面尽可能的不要破坏人们所必需的生活场所和设施,尤其公园、休闲广场以及环城森林等,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保留给人们

3.完善生态经济体系。

由多个经济元素构成的市场,在形态控制上存在较多障碍,为此企业需转变生产类型,采取集约型生产方案,创建低碳生产、生态销售技术和方案,在后期约束管理上,严控破坏生态经济体系的干扰影响进入经济链条。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鼓励发展中企业,对低碳工艺、环保生产、集约型销售模式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和财政鼓励,大力促成生态经济体系中各企业的联合经营发展

除此之外,城市也应适时转变经济格局,科学合理发展各领域产业,确保城市资源能够在经济发展上稳定供应,持续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理论指导城市规划管理。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重点提出的内容之一,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思想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产物,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的宏观调控方式是城市规划管理,通过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职能,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去。

首先,从城市发展的本质内容上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要注重全面性。

这里的全面性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经济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全面的发展,从整体上来分析,这些全面发展的内容都是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此,在全面发展社会经济的前提应该重视和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保护人们生存的环境,这些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经济方面分析,人们的就业水平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为人们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进步;另外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虽然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体制的完善程度还是比较欠缺的,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尤其是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其次,从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上看,城市规划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要以人文本,即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城市规划工作是人这个主体进行实施操作的,然后规划之后也是供人们使用的,所以说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实现依靠人民,造福人类,促进中国走向国富民亦富的经济发展路线。

总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涵盖范围大,历史时间长,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而对于现代城市发展来说,城市规划又是必不可少,关系重大的发展内容,作为城市规划的管理者,必须深入研究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建设发展现状,让城市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中,顺利历史潮流,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城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从多个方面探讨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晓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张泉,叶兴平.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07:51—58.   [3]张丰益.城市安全规划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02:38—4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