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经济景气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景气分析;先行指数;周期 ; 论文提要:经济景气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已成为世界许多经济国家监测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十几年来,我国景气指标的相关研究累积了大量经验,并逐步建立了我国景气指标体系,用其监测分析我国经济波动。

然而,对我国区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有很好的多样性,所以对区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相关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经济景气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五个阶段,已经有了大约近百年的发展史。

最早的是哈佛指数阶段,该指数是由13项监测指标根据时间差异关系分别编制的。

包括与股票市场有关的“投机指数”、与商品交易市场有关的“商情指数”,以及与市场有关的“金融指数”。

指数不仅能够指示景气动向,而且能够超前预报;第二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形成阶段。

1937年密切尔和伯恩斯研究了近500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选择了21个指标构成超前指示器,之后又提出了研究报告“循环复苏的指标”,预测出了经济转折的时间,并被后来的实际经济波动所证实;第三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发展阶段,这阶段对扩散指数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第四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国际化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NBER和穆尔的国际景气研究中心将经济景气方法用于监测分析波动,最初建立的是西方七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第五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创新化阶段J.H.斯托克和M.W.沃森提出了新的景气指数概念和制作方法。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景气指数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景气研究思想在不断开拓创新,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监测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相关的研究工作,近十几年我国景气指标的相关研究累积了大量经验,并逐步建立了我国景气指标体系,用其监测分析我国经济波动。

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无疑是当今全球经济中最好最大的事件,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有的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各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无疑成为监测的重点,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有很好的多样性,加之对我国区域经济先行指标体系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所以对区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我国相关理论的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尽管景气指数方法在国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理论发展还相对落后,缺乏理论创新。

本文试图从景气循环指标体系的领先、同步、滞后指标的模式中将先行指标分离出来,对先行指标先行指数进行研究,对景气循环方法的深层次研究以得出较为适合的区域经济特性的先行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提出将以一个区域经济数据为背景来建立实证分析,构建出区域经济运行监控的先行指标体系,对省一级政府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协调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快速平稳运行、避免出现较大波动有实际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景气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对我国先行指标体系进行了必要的参考,旨在建立一套适应当前宏观经济需要的经济景气先行指标监测体系。

本文对指标序列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在指标筛选方面力求更符合区域经济特性,对经济波动更敏感。

二、区域经济景气指标体系指标选取      区域经济先行指标的选取一定要切实结合区域经济的特性。

由于我国传统二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地域分布和政策上的原因,我国各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经济,包括金融外贸服务型、加工和能源矿产型等等各种类型的经济

在早期已经研究经济指标体系下,还要着重考虑能反映区域经济特性的经济指标

除此之外,选取指标的原则包括:1、先行性。

所选指标对GDP有明显的先行性,其变动先于基准循环指标,能够在一个比较早的时间显示、预测总体经济波动,对GDP的变动有一定的导向性。

2、经济重要性。

与基准指标之间的先行关系有重要的经济原因,能够引起经济活动的波动,表现经济主体的预期,对经济活动的变化调整迅速。

3、周期性。

其周期趋势必须领先于基准指标,并且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具体来讲,与基准循环波动相比,先行指标的趋势变化至少领先3个月,并且表现为两次以上的单向引导关系。

4、数据质量。

统计覆盖的序列口径宽广,尽可能覆盖经济重点部门的指标序列,数据在月份而不是季度基础上编辑发布,数据及时易得,无间断,无频繁修正。

指标的筛选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统计体系及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的种类越来越多,统计指标的数目也日趋庞大,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信息资源。

其中,影响景气波动的不仅有产业的活动,还包括就业、金融、、消费、物价、库存、贸易等领域的广泛的经济活动,因此收集数据时应尽量包含这些领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