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中“X低效率”问题分析

论文关键词:“X低效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论文摘要:笔者借鉴经济学中“X低效率”理论,分析了公共部门“X低效率”的表现、原因及其改善对策。

一、“X低效率”的内涵及其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中的表现      (一)“X低效率”理论内涵   “X低效率”是一种“来源不明的非配置低效率”。

这一理论源于经济学领域,以莱宾斯坦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组织效率配置效率分割开来,以个人工作选择的心理和行为为基础来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低效率,认为企业内部不仅存在配置低效率问题,而且也存在着组织低效率问题。

这种组织低效率便是“X低效率”。

(二)公共部门中“X低效率”的主要表现   “X低效率”实质上是指一种组织或动机的低效率

公共部门而言,它是指由于非配置原因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一种状态。

概括来讲,这种低效率主要有三种类型:   1.行政成本高昂。

行政成本是政府在维持自身运转、履行职能的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资源。

以我国为例,从1978年至2008年的30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增长了约26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元升至7000亿元,增长达139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

“X低效率”理论认为,偏离成本极小化就是存在“X低效率”的证据,同时,“X低效率”并非投入价格扭曲的结果,而是缺乏成本意识。

由于公共部门的垄断性和非营利性,一些公务员吃喝玩乐、奢侈浪费,不但加剧了组织机构的涣散和腐败程度,还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浪费了社会财富。

2.行政产出失衡。

行政产出,是指行政部门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复杂的生产活动后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行政部门却因为行动迟缓、漠视公众需求等原因造成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所需的产出或服务,造成公共产品或服务短缺。

多余行政产出行政产出的短缺是两种极为独特的“X低效率”现象,都是行政部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副产品。

3.分配性努力泛滥。

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中,由于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的低效率行政人员经常倾向于在组织内采取分配性努力等机会主义行为,比如“搭便车”、“寻租”等。

行政机构内部“搭便车”行为盛行,或行政人员普遍陷于“搭便车”竞争时,“X低效率”就会严重制约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公共组织的运行。

二、公共部门存在“X低效率”问题的原因      在公共部门,“X低效率”的成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1.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性导致公共部门配置低效率的产生。

劳动力产权是在一定的合同契约、国家法规限制条件内,劳动者由于使用其拥有的劳动力财产而引起的受损或受益的权利,是劳动力所有者在权利界限范围内的行为权。

劳动力产权的界定存在残缺时,劳动力的交易成本将上升,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将下降。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不健全以及制度环境对劳动力产权对应的合理权益保障不到位,我国一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从而导致了“X低效率”问题。

2.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导致“X低效率”问题。

“X低效率”理论最初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但是,一些公共部门由于具有垄断性、封闭性等特殊性,更是成了滋生“X低效率”现象的温床。

市场竞争迫使私人企业设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那些不以最高效率来运作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但在一些公共部门却没有这种竞争机制,它们虽然工作效率低却仍能生存下去,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它们垄断公共产品,而这些公共产品(服务)又是公民必不可缺的。

所以,   在这些公共部门内部天然地缺乏一种高效率运转的机制,出现“X低效率”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三、解决公共部门中“X低效率”问题的对策。

3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