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研究

摘 要: 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关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文化移情能力可使外语习得者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自由交流、冲破文化差异的种种障碍。为了探寻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策略,本文以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为切入点,凸显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并就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移情能力 价值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涉外往来频率提升,规模得到扩大,国际交流的增加使得跨文化交际愈发受到重视。实质上,跨文化交际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但要求跨文化交际者具备完善的知识能力体系,更要求交际者具备灵活的思维与应变能力跨文化交际者既要能接纳外族文化,又要敢于包容跨文化交际中某些不确定的情境因素,以上特质与能力均将对交际者消除并化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不可控的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偏见起到一定作用,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一切均离不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文化移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与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想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多层面障碍,就必须正视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在正确的文化移情理论指引下开展适度的文化移情训练,培养学生文化移情能力

1.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

1.1文化移情跨文化交际现实所需。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均具有自身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言行与习惯自然各异,跨文化交际者只有正视上述文化差异,才能够使自身适应各类具体的文化,在形形色色的文化交际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并寻找交际的平衡点,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当行为,使跨文化交际主体从认知与感知的层面摆脱本国文化所积淀而成的定向思维,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感知异国文化,从而进行有效的文化移情。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间不可避免的差异性,以及由于二者文化间不易被感知的差异所造成的交际摩擦,均为跨文化交际交际主体文化移情能力培养提供了理由。

1.2文化移情是彰显民族文化背景所需。

文化移情能力可在跨文化交际中凸显民族文化,并通过语言学、符号学等达到沟通目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民族拥有各自的文化背景与特色,要提高跨文化交际主体文化移情能力,就必须客观而理性地对待不同地域间的民族文化,尊重社会礼仪、价值观、道德标准、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对嗅觉信息的感受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误解。

1.3文化移情有助于培养交际者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价值观文化移情有利于消除交际主体消极的价值观,提高其积极性,增强交际主体文化的辨别与辨证思考能力,提高对不同文化差异与内涵的感知与认知,在基于本族文化的前提下,包容异国文化,使交际主体以正确的情感认知态度进行沟通,从容应对交际中的各类情景,这些均为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与价值。

2.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主体文化的敏感性与顺应力对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交际主体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必须转变思维,将交际的另一方视作交际主体之外具备自身个性特征的客体,交际客体与主体间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差异认识,使其认知到文化具有多元性,文化差异为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使学生对不同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制度、用语规范、价值观等有大致的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进行信息的引导与传播。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习得者科学的跨文化交际价值观,正确对待跨文化交际中所遇到的民族优越论、人种优越论、文化优越论、种族歧视与偏见,甚至是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论调。因此,要想保障跨文化交际主体在面对超越自身思维定势的文化差异时,仍然持有公正客观而科学的态度进行处理,就必须在跨文化交际中,开展文化移情能力培养与训练,避免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以客观的态度应对文化差异,直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赢局面。

2.1赏析国外经典影视作品。

相对典型的异国影视作品可直观地反映出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教师可选取代表性强的影视作品并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此学生便对目的语文化有初步认识,教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开放小组讨论,抑或使学生模拟影视剧内的文化场景,让学生将本国文化在面对同一场景时所做出的反应进行对比,促进学生自主探寻文化间的差异,提高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深入剖析影视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差异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如电影《刮痧》(“Gua Sha Treatment”)由“刮痧”这条主轴,以多层面折射出中美文化差异,如家庭教育、孝道、朋友的定义等。

2.2巧用第二课堂的魅力。

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亦为有效举措。如外语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跨文化知识竞赛等竞赛类活动,舞台剧、话剧等宣传类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均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目的语学习的激情,提升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增加学生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最终实现文化移情培养目的。另外,习得者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读书、阅报、观看影视作品等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或多参与涉外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教师应抓住课堂内外一切有利于培养移情能力的机会,为学生拓展了解多元化文化的渠道,加深学生对多元化文化的理解,打破狭隘的民族文化优越论,使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3.结语。

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文化差异教学活动,同时需要习得者利用课外时间充实语言文化知识并参与文化实践活动,这些均为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讨,成立一套对培养文化移情能力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促进外语习得者外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静.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产生的机制与表现[J].理论月刊,2010,01(04):85—8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