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纺织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

摘要: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在新的发展环境下。

纺织业也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成都纺织业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下载论文网 /3/view—12959140.htm  关键词:纺织业 创新 路径   2016年8月,工信部发布《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我国由“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转变。

200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总支出增长了2.72倍,年均增长14.05%,预期在第二个十年,城乡居民加权衣着总支出的增速为14.27%左右。

新形势下,“成都制造2025”讨成都纺织业提出了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纺织业的复兴将成为成都市建设“西部领先的轻工产业基地”的重要引擎。

一、成都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市共有各类服装企业1900多家,其中服装生产型企业1800多家,服装后整理企业80多家,年工业产值约300亿元,纺织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

1.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产业体系   成都纺织行业产业链配套基本完整,拥有多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各级各类学院、职业学校)、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男女装、童装、工装制服、劳保服装、牛仔系列、家用纺织品、服装后整理、服装生产设备、服装配饰、产业园区、商贸城等产业链配套环节。

成都已成为西南地区服装人才培养、创意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集中展示销售的主要集散地。

2.纺织行业人才培养资源优势明显   成都现有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

每年为成都服装行业输送大量的管理、设计、技术、技能、营销人才。

学校与服装生产企业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具有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

3.拥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彭州市的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成都盛泰服装品牌产业园、龙洋(成都)家纺产业园成都万贯服装产业园以及位于新都龙桥的成都童装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服装产业园均有自身的特色,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规模最大,建有“设计师一条街”,“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新丝路中国时尚艺术学院”等。

这些产业园区为成都服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成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纺织业主产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其产量占我国生产总量的90%以上。

成都纺织产业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1.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   小微企业占整个行业80%左右,普遍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起来。

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从管理人员、研发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均需整体提升。

2.纺织行业整体品牌意识不强   缺乏国内知名品牌品牌推广的载体和途径较少。

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创品牌缺乏信心,缺乏做百年企业品牌发展思路和规划,造成行业整体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氛围不浓。

3.营销渠道单一,市场拓展缓慢   大部分企业在国内市场没有形成自己的目标市场网络,绝大多数企业仍偏重于传统营销模式,在营销手段的创新和电子商务运用上还需引导和全方位的帮扶,市场拓展缓慢。

三、成都纺织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1.集中集约发展,做大产业规模   充分发挥彭州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成都盛泰服装品牌产业园、龙洋(成都)家纺产业园成都万贯服装产业园聚集发展优势,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同时淘汰一批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安全隐患高的小作坊,小企业

2.发挥传统优势,做出特色品牌   充分发挥成都市在牛仔童装和工装制服、劳保服装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加大投入,扩大市场规模、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其打造成具有成都城市名片效应的服装产品。

依托几家有实力的服装企业,打造极具传统特色的服装服饰产品,加大蜀绣服装服饰的宣传和品牌培育。

3.重视服装品牌营销建设   结合时尚创新产业,培训服装设计师和培育设计师品牌,鼓励企业自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服装产业集群地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推广机制,提高服装品牌的美誉度。

培育服装采购商,服装品牌经营商和国内服装买手等营销主体,推广开发市场与营销渠道的新商业模式,特别重视电子商务营销

4.完善培训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各类院校合作。

鼓励社会机构办学培养企业急需的设计、技术、管理、营销、外贸、跨国经营人才。

重点培养服装设计师。

鼓励设计人才参加国际各项专业赛事和时尚发布活动,营造利于行业发展的良好人才环境。

5.提高服装生产“智能化”水平   开发服装业技术研发平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服装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项目,重点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服装上的应用。

加强服装设计知识管理与敏捷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数字化、服装工艺设计数字化等研发工作。

推广服装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在服装制造供应链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升传统服装制造业。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