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防范

摘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房价、物价和经济发展速度一样也在突飞猛进,房价已经成为2010年度的十大热点词汇之一。

在大部分人都看走高的中国房市,房价到底会不会下跌,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但这个泡沫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会不会像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破灭,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 泡沫指数 破裂 防范机制      一、房地产泡沫概况   1、定义   房地产泡沫有多种定义,至今为止学界也未形成统一的共识,这里截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的定义: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

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和价格的暴跌,即泡沫破裂

2、特征   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商品供求严重失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浓厚。

房地产泡沫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的支撑。

论文代写   3、成因   与虚拟经济膨胀的原因相同,房地产泡沫产生是由于出于投机目的的虚假需求膨胀,所不同的是,这种投机需求的实现必须借助银行等金融系统的支持。

一般来说,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稀缺   土地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基础。

居者有其屋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福利要求,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是没有穷尽的;而与企事业发展相关的生产条件和办公条件的改善也直接与房地产密切相关。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从而使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历来就存在着很乐观的预期。

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国家的投资重点集中在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中,这样就使得土地资源的供给十分有限,由此造成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大量投资于房地产,以期获取价格上涨的好处。

(2)投机需求膨胀   其次,投机需求膨胀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诱因。

房地产出于投机目的的需求,与土地的稀缺性有关,即人们买楼不是为了居住,而只是为了转手倒卖。

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你追我赶的群体行动,就很难抑制,房地产泡沫随之产生

(3)过度放贷   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异常升涨,肯定与资金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价值量大的特点,房地产泡沫能否出现,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市场上有没有大量的资金存在。

因此,资金支持是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必要条件,没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配合,就不会有房地产泡沫产生

毕业论文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概况   1、主要城市房地产泡沫指数   《中国住房绿皮书》指出,通过对2010年9月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城市一般地段)普通商品住宅集中成交价的对比分析发现,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为29.5%。

城市看,泡沫指数最高的前七个城市分别是:福州(0.703)、杭州(0.669)、南宁(0.668)、青岛(0.558)、天津(0.542)、兰州(0.534)、石家庄(0.520)。

这些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50%以上。

泡沫较高,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30%~50%之间的城市有北京(0.496)、深圳(0.485)、武汉(0.481)、长春(0.473)、宁波(0.444)、哈尔滨(0.417)、大连(0.400)、贵阳(0.369)、上海(0.365)、郑州(0.346)、成都(0.300)。

存在一定的泡沫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在10%以上30%以下的城市有南昌、济南、合肥、西安、广州、昆明、西宁、长沙。

2、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破裂   《中国住房绿皮书》指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房地产业务已成为A股市场分布最广泛的行业,不仅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数众多,而且涉足房地产领域的非地产公司也为数众多。

据统计,按照深、沪两市分类的20个行业中,除去房地产、金融保险以外的全部18个行业都有行业内公司涉及房地产业务。

其中,通过股权投资和关联企业直接涉足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含房地产上市公司)802家,占1300多家深市A股主板和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60.53%。

上市公司参与房地产业务的另一种方式是持有物业,通过物业出租收入或物业增值后出售获取收益,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支撑着我国大部分的投资市场。

通过上述数据看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短期内不会破裂

第一,需求过剩,支持房地产的长久兴盛,80年生育高峰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化进程将支撑各级城市的房产基础;第二,各机构利益联系紧密,互为制约,破裂则一损俱损,另外房地产业涉及到基础建设、投资、就业等各个方面关乎估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果破裂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动荡;第三,政府调控能力很强,不会允许中国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情况发生,任何危险信号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解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