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波县旅游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

摘 要:文章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为例,对当地旅游开发与如何保护彝族文化保进行了研究 ,从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彝族文化品牌开发、产品策划、指导思想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雷波县如何开发可持续性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雷波县旅游开发彝族人;文化保护。

在祖国大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具有得天独厚、绚丽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具有总量大、品位高、垄断性强、类型多的特点,其中很多旅游资源是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雷波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集旅游观光、探险、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雷波县以这些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仅包括自然景观的观赏和保护,还包括保持当地特色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的本来面目。  一 、雷波县的县域情况及旅游资源概况  雷波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金沙江下游北岸,属于横断山脉东段的小凉山区。全县幅员面积293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最高海拔4076 米,最低海拔325米,海拔高度差达到3750米,所以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70天,降水多,日照时间长。全县总人口24.5万,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51%,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县域内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独特的风光地貌和自然景观常常引人入胜,幽静秀丽的湖泊;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卡斯特溶洞,波澜壮阔的山川河流;还有大片从未开采过的原始森林以及各种奇花异草和珍贵的树种,并且时而有大熊猫及珍禽异兽和野生动的出没,所有的这些旅游资源,形成了多样性和层次高等特点,对游客极具吸引力,是同属凉山州的其它各县旅游资源无法比拟的,特奇特的高山淡水湖泊 ,其中马湖以其湖光山色而驰名中外,它是雷波县乃至小凉山深处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对离马湖景区较近的大中城市重庆、成都、内江、自贡、宜宾、乐山、西昌、昭通等地的吸引力侧重于假日和消暑、休闲、度假及山水风光,小凉山彝族、苗族风情具有很强吸引力。其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自然旅游资源动静并存,传统与现代并茂生辉,原始与新生同在。雷波同时也是进入凉山州的重要通道,这一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至今在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毕业论文   二 、雷波旅游业现状  雷波县人民政府以生态和资源优势为立足点,坚持把旅游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根据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溪洛渡巨型水电站、国家级地质公园马湖及彝汉和谐文化资源优势为依托,按照“大旅游、大文化、大坏境、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以政府这只有形手为主导,外加市场为隐形手的驱动力为主推力,把旅游业作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超前发展,分步建设”的原则,努力打造立体化及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推动全县旅游朝着健康、协调、快速的方向良性发展,并以此来提升雷波旅游在川西南乃至整个滇东北旅游环线的旅游地位。最近四五年年以来,随着县财政的增加,县旅游局不断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力度,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得知,仅2009年一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共计达到29.91万人次,同比增长46.12 %,旅游综合产值 14826.4万元,同比增长38.3%,带动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 、彝族文化概况及保护现状  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同胞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和开发了这片富饶的土地,同时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并沉淀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主要由“毕摩”、“火把节”、 “克智”、“民歌”、“德古” 、“彝族礼仪”、 “节庆”等几种文化构成。近年来,县政府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实施了“彝家新寨”安居工程建设。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彝族同胞世居的村落因县政府提出发展其旅游业而进行搬迁改造,并在搬迁的过程中施行异地安置,并把一部分原来居住在同一区域内的彝族村民安插到其他乡村,虽然政府对每户发两三万元的搬迁费,但这部分钱并不能补偿搬迁对他们生活文化的破坏和生活模式的改变。而政府又缺乏对相关彝族文化的保护措施,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很多彝族的原生态的文化正在渐渐消失。 毕业论文   四、雷波县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前几年,雷波县政府将梦幻谷、麻咪泽、马湖旅游区列为重点旅游开发区,县内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在旅游开发方面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资源开发太过于集中,全县百分之五十左右旅游开发集中在马湖这个点,而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则缺乏充足的投入,致使这些区域形成了一种守着富裕的贫困这么一种现象,并且使游客太过于集中在马湖周围而造成接待压力过大,而其它景区则比较冷清。  2.相关的旅游线路设计太过单一,沿途景点太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没有搭配不协调,百分之九十是自然景观,而相关的人文景观则开发严重不足,这会给游客造成一种枯燥感。  3.旅游产品开发不够,缺乏深层次的开发游客主要是观光,而真正的购物在旅游过程中所开销的费用比例很小,没有很好的打开游客的钱袋子。并且由于旅游线路少,导致旅游时间短,游客旅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其它漫长时间内则很少有游客,造成大量的设施闲置,增加管理费用,同时还浪费资源。  4.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缺乏相关保护,致使很多民族性的东西流失。特别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破坏严重,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开发旅游资源但却忽视了对彝族很多特有文化的保护并加以传承。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5.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关于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相对缺乏,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没能真正体现出来。以彝族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所创收入中比例较小。  五、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1.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开发并举,缺一不可,并把彝族特色文化这张牌做大做强,加大对文化内涵挖掘的资金投入力度,让游客在观赏到秀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少数民族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2.结合全县 论文代写。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