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机制与家族企业管理变革研究

[摘 要] 家族企业成长受到所处社会的整体信任结构的影响。

家族信任机制家族企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本文从分析家族企业信任机制特点出发,研究了信任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矛盾以及信任关系的发展与家族企业变革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中国家族企业信任演化有二个方向:第一,家族企业家族信任扩展;第二,家族信任体系中,正式信任制度的逐步进入。

[关键词] 信任机制 家族企业家族文化      一、家族企业信任机制   弗兰西斯·福山认为,所谓信任,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

人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社会性群体,而信任社会黏合的前提。

大量的文献研究己充分显示,企业成长受到所处社会的整体信任结构的影响。

福山认为,经济活动代表了社会生活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同时也和许多规范、规则、道德义务和其他习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社会的样貌。

如果缺乏社团意识,人们对于唾手可得的经济机会只能望之兴叹,无法加以利用。

萧(haw,R.B.)指出,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变革成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信任将提高人们抛弃过去实践并赞同新的方法的可能性。

信任是一种资源,它以共同资产的形式存在,运用得当则可获得巨大竞争优势。

信誉或信任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任何交换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没有起码的信任就不可能发生交换。

即使发生了交换,也会把大量宝贵的资源用于防范风险。

没有信任就会产生机会主义,产生交易成本。

家族企业以血缘、亲缘为组织纽带,通过家长权威、亲情主义等传统家族伦理的自发作用,形成的类似家族伦理中的等级结构,借此来规范和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

这就使得家族企业信任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家族企业信任模式的非正式性。

家族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易属于人格化、半人格化交易,没有发展到现代科层组织的非人格化交易,企业缺乏正式信任及其实施机制

企业成员之间的正式契约以及企业正式规章制度不存在或不完善,对人际关系的协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家族伦理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中起了主导作用。

第二,家族企业信任是一种特殊主义信任

家族企业中,维持组织生存及其效能的重要因素是信任的有限性或者说是对外人的不信任

如雷丁指出,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以外的其他人存在极度不信任

这是一种体现特殊主义信任结构,即费孝通提出的著名的“差序结构”:一个差序结构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构成的网络,“是以自己为中心,推出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这种信任格局最简单的就是两分法,自己为圆心把所有人都划分为两类:内圈是自己人,外圈是外人。

人们对自己人往往绝对信任,对外人则缺乏基本信任

在这种信任模式中,信任资源往往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一旦突破家族、邻里范围,信任资源便严重不足,需要付出更大的交易成本。

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的相容困难,缘于家族企业家族外的外人很难相信。

实际上,企业家族化经营是对市场调节能力不强等多种市场不完备因素的一种反应。

二、信任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   在家族企业初创阶段,家族成员家族的情感关系渗透到工作中,内部忠诚信任关系家族伦理约束成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组织资源。

家族伦理有效调节内部各种关系,简化了企业监督与激励机制;非正式信任减少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可以低成本地获得各种资源;企业在选择外部交易对象时,也尽量利用信任程度高的私人关系,大大降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导致家族企业对技术、规模等的强烈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家族信任机制家族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信任逐渐失效   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家族成员的劣根性逐渐萌生,忠诚度递减,彼此维系的亲情日益脆弱。

家族主义温柔的面纱终究敌不过金钱与利益,一些小事也可能成为利益冲突的导火线。

父子反目、兄弟分家、夫妻离异的情况屡见不鲜。

例如,温州目前不少家族企业分化瓦解,企业内耗严重,“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现象难以避免。

2.特殊主义信任阻碍了经理阶层管理专家进入企业,妨碍了企业人才结构合理化   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认为在中国,“几乎一切超出个体经济范围的有组织的经济实体,都建立在现实的或模仿的宗族化的基础上。

”“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面。

而新教伦理与禁欲教派的伟大业绩,就是挣断了宗族纽带,将商业信任建立在每一个人的伦理品质的基础上。

” 韦伯指出,中国人只信赖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而不信任外人。

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这与基督教文明中人们普遍的信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的家族企业,其信任具有有限性或者说是对外人的不信任

这是一种体现特殊主义信任结构。

家族企业扩张过程中,需要管理协调的层次日益增多,家族成员往往无法胜任专业化管理,企业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阶层管理企业

但由于创业家族对“外姓人”的低信任度,严重阻碍了社会人才,特别是高层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

随着时间推移,三缘包括亲缘、地缘、血缘关系成了困扰家族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

即使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集团,董事长自己抓营销,也不愿把营销决策的权利交给专家团。

3.家族信任机制能促进“人合”却无法促进“资合”   中国家族企业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所发生的关系是一对一的特殊关系

这种以特殊关系建立企业的方式,阻碍了资本最大限度、最大优势的组合,从而在规模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以温州为例,温州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几百亿元的巨额资本,但这些资本却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大量地集合,而是演变为冲击全国市场的炒楼、炒煤的商业游资,其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三、信任关系的发展与家族企业变革   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中论述了1840年~1940年这一百年里,美国企业如何由家族管理演变成现代管理的。

他发现,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企业仍然是采取家族经营的小规模企业,这个时期是正式信任严重缺乏的时期,业主宁可挑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熟悉人充当代理人。

因此,美国社会并非一直就是高信任度的社会

根据祖克尔对同一时期美国的信任模式变化的研究,发现这时由于外来移民大量涌入、人口流动、信任的缺失,加剧了企业组织的不稳定,社会正式信任资本的需求十分强烈。

随着专业资格制度的推广、规章和立法的加强、理性化的科层组织的发展,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正式信任机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正式信任制度的推广,美国家族企业演变为现代经理式企业

中国家族企业信任演化,据笔者的研究,有二条方向:第一,家族企业家族信任扩展;第二,家族信任体系中,正式信任制度的逐步进入。

1.家族信任扩展   值得指出的是,家族企业信任机制是富有弹性的。

依照费孝通著名的“差序结构”,“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家里的”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何梦笔和陈吉元共同主持的项目研究也发现,传统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与适应市场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带有很强的商业性质的利益关系,能够耦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文化基因就是泛家族主义

家族主义家族主义文化的改造在于:对于家族成员的认定不再只是局限具有血亲关系的狭义的家族圈子内,而是扩展到以“五缘文化”为基础来认定,即所谓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

换言之,指以宗族亲戚、邻里乡党、宗教信仰、同行同学和物质媒介等为五根纽带结合成的社会人际关系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