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亟需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而课题研究正是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也是教师提升自我,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构建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模式,整体推进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

以基于课题校本教研模式为载体,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校本教研校本課题研究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本教研质量监控机制。结合现行的绩效考核细则,补充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等的奖励细则,每学年定期公布各项评测指标,并把其作为教师培训和综合考核的指标之一。

提炼出基于课题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途径,稳健地开展校本教研。首先,构建了学校的科研体系,形成以教科室为主导、教研室为桥梁、科任教师为主体的三级课题教科研网络。其次,推动学科教研室转型成为研究学习型教研室,推动课题教研行为自主化。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教研网络。

创新校本教研成果呈现形式,以高质量的教研成果体现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我们注重积累校本教研的活动成果,引导并促进教师反思、交流,并将这种思考付诸于文字,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集。

2.建立校本教研网络平台,提高校本教研评价的有效性。

依托数字化校园科研网,为每个教研室建立工作区,实施课题分解结构式“五步”管理。第一步,课题分解。每年三月教研室主任发布总课题,作为一级课题,备课组及教师进行二、三级分解。第二步,设计方案。组织教师制定包括研究问题归因、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行动计划与路径的方案。第三步,教学实践。教师课题研究与主题教研相结合,开展为期一学期的研究实践。第四步,反思研讨。在多个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第五步,总结归纳。每年的十二月,各个教研室进行校本课题的总结,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教研室总课题下二级分解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研究方式的分解、教学内容的分解和综合分解三级分解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特点。分解过程中呈现的内容成为各教研交流互动、借鉴学习的内容。

校本课题网络管理优化课题研究的生态系统。工作区创设互动、交流、共享的氛围,既注重过程,也汇集了成果。此外,教科室推选校级优秀课题成果参加市区级课题的申报。申报成功的课题又可以在学校校本课题研修体系中起到推动作用,形成课题研究的生态循环系统。

总之,基于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融为一体,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