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太极文化 享国粹之趣

蔡国平先生 下载论文网 精习身法中正、动作和顺的杨氏太极拳,以此强身健体、陶冶性情。

同时他也乐於向大众开班授学,让更多市民认识太极,?K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继而和自己一样喜欢上杨氏太极拳

他创办缘武太极学会,广结善缘,集聚同好,大家群策群力,致力於杨氏太极的推广与发扬。

传统的杨氏太极拳,结合了香港今日独特的城市文化,得到了新的演绎,增添了新的活力。

习武:从外家到内家从招式到修身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武馆;不同门派武术师傅,纷纷挂出自己的招牌,对外招生授学,既希望培养香江武林的後起之秀,又尽己所能让自己的武学能传承下去。

加上此时还有功夫巨星李小龙掀起的习武热潮,所以拜师学武,掌握一套动作潇洒又具实战能力的拳法,成为不少香港青少年的愿望,其中就有十多岁的蔡国平先生

“我们年轻时的娱乐活动没有今天多,很多人就去学习武术,用来充实课?N、业?N生活。

我和一群小夥伴跟随社会的潮流,也想找个武术师傅教我们。

”不过,中华武术种类繁多、门派林立,他们也不知道该选什麽来学习:“我们找了武馆、也到过社区中心,看到哪个师傅的动作潇洒、招式好看,就去跟他学习,”於是,那些年来,蔡国平先生接触的都是洪拳一类的外家拳。

至於太极拳,这个在蔡国平先生当时的年纪来看,动作缓慢,?K没有引起自己的兴趣。

要是习武只停留在表面,过多地关注招式或姿势,往往难以再深入学习。

工作後,蔡国平先生停止了练武,除了生活、工作忙碌之外,还有的就是遭遇了上述问题。

不过,与很多半途而废的武术爱好者相比,他又幸运地在2000年重拾了对武术的热爱。

而且,这一次,他对中华武术的认识大为改观,也因此结缘了太极拳

“我最初学的是24式太极拳,练的是比赛的套路,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对太极拳的热爱变得越来越强烈,产生了拜师太极拳传人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学到正统的太极拳

”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杨氏太极拳的董英?芴?极第四代传人江永顺师傅,习得了传自宗师杨澄甫一系的杨氏太极拳之精髓。

得到名师的指导,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蔡国平先生的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神奇有趣又博大精深的门派内涵正等待着他进去探索和发掘。

他从此知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武术除了健体防身的招式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修身怡情、稳定心绪。

随即,他不仅克服了急躁的心理,耐心地又循序渐进地掌握杨氏太极拳的各个要领,连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改变了。

“就像拳理不讲蛮力,只需掌握技巧就能取胜的道理一样。

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应该讲究重点,理性对待,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情。

”此後,??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蔡国平先生都不觉得辛苦劳累,换来的是他日复一日得以提高的精神修为。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杨氏太极拳的喜爱愈加深入,至後来武艺娴熟,参与比赛屡屡折桂,?K在日後开班授学中,他的这种情愫都在不断加强。

教学:毫无保留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如果是性格沉稳、冷静理性的人,相信会与杨氏太极拳的契合度颇高,因为此拳舒展优美、平正朴实、由?入柔、刚柔相济,上一个动作完成之时,紧接着又是下一动作的开端,技术和心法亦要求一气呵成。

如此绵延相续,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著兼而有之。

很多练习者选择从杨氏太极拳入门,也是看中该门派练法简洁、容易掌握的特点,杨氏太极拳粉丝众多,在世界流传最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蔡国平先生看到身边众多的同门参赛,也萌生了通过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想法:“要想知道自己太极拳水平达到什麽程度,如果不通过与其他人切磋比较,是难以看出的。

”因而,他填写了比赛的申请书。

当然,与大多数初次参赛的选手一样,他志在参与,不求名次:“在比赛中,可以跟其他同门交流、学习,其实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所以我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也积累了?验,锻炼了实力,後来渐渐能取得一些奖项。

”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无疑是幸福的。

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蔡国平先生比赛的过程中越战越勇,在第五届省港澳葵光?、爵士?武术赛等赛事中先後获得二十多奖牌,实力得到了认可。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九龙公园举行的一场规模较大、赛程严谨的比赛

此次竞技不同一般,不设参与奖,只为武艺高超者设立几项奖项,因而引得众多武林人士关注。

蔡国平先生最终力战群雄一举摘银,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现在,蔡国平先生专注於教学工作,他本着推广太极运动、弘扬中华文化的意愿,经常义务为大众授课,内容既有他喜爱的杨氏太极拳,也有他熟练的?春拳。

他言,无论哪一种武术,哪一个门派,只要能成为大家喜欢、熟悉?K能代表中华荣誉的,就是值得大家传承的文化精髓。

中华武术中华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是大家应该传承下去的。

过去,就有不少文化精髓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要麽从历史上消失,要麽被其他国家发扬光大,被当成他国之国粹,这些都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虽然一个人力量有限,但只要有付出,就是一点点传承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力量,也是“至千里”的一个个“跬步”。

所以蔡国平先生愿意付出自己的一份绵力,为实现心中的愿望而努力。

教学中,他严格而执著,力求为学生传授全面的杨氏太极拳,一招一式,不能马虎。

而且他也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如自己过去一样,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实力,知道自己的层次,进而查缺补漏,裨益成长。

经过他悉心教育的学生,从十二岁到六十多岁都有,不少凭借着出色的武艺,在比赛获得荣誉。

有趣的是,有几次,蔡国平先生和学生参加同一个比赛,後者在演绎太极拳时更为出色,於是获得了比师傅更高的名次。

所以“学生拿金奖,老师拿银奖”的玩笑话也在蔡国平先生及学生们之间传开。

对他而言,这是一次让自己欣慰和快乐的成果。

借助缘武太极学会的平台,蔡国平先生与同门及学生一起,让推广武学的义举,结合了公益行动。

他们或自己组织,或与有关部门、团体合作,定期举行演出、或派送物资给弱势群体,还有到社区教长者们简单的太极动作,帮助他们养生保健。

一年之中,几乎每个月都有活动,大家都过得忙碌而快乐。

承载着中华的文化,传递着国粹的精神,蔡国平先生把爱与大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杨氏太极拳,让受惠的市民大众,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送上一曲由贡献与服务交织的歌谣,旋律激昂。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