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位权的几个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债权代位权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中从无到有。

但是有关其内容和性质的争议却远没有停息,本文从代位权的历史出发,试图阐明代位权的有关问题。

【关 键 词】代位权 内容 性质 行使一、代位权性质传统民法上的代位权制度认为代位权是指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权利却不行使,使其将来的偿债财产应该增加而未增加,危及债权实现,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行使权利权利

代位权是一种什么性质呢?首先,这种权利不需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债权人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就可以行使,似乎可以直接将其指称为形成权。

其次,代位权很像民事中的代理,但债权人是以自己的名义代行权利,与代理的特点存在明显差异。

台湾有学者将其称为以行使他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也有人认为它是从属于债权的一种特别权利,属广义的形成权。

再次,代位权本身并非一种独立存在的权利,而是一项依附于债权的权能,称为代位权能。

再次,代位权看似债权人向第三人为请求,第三人负有协助的义务。

似乎与请求权很接近。

这也是最容易产生的认识。

其实,代位权已经超越了债权相对性而直接指向第三方甚至可以再次代位。

因此它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迥异于债权请求权的内核。

但它也并非要与物权的追及效力相混淆,相反,代位权跨越法律关系双方而针对第三人,和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有本质不同的。

有了债权,不一定就具有代位权

因此把代位权定义为债权的一项权能,似乎于理不通。

故而笔者认为,代位权就是一种形成权。

它仅仅需要债权人单方作出代位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法律认可的效力,其产生并不依靠第三人的行为。

它不依赖债务人和次债务人的协助而行使

虽然要以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关系作前提,但是代位权并不因为这个债权的产生而绝对存在。

换句话说,有了债权并不一定存在代位的可能。

代位权的真正前提,在于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危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由债权人做出代位的意思表示。

我们也不能把权利的生成和权利的实现混为一谈。

代位权因为债权人的表意即存在,而代位权的实现,才依赖债权人之外的人之行为,比如债务人和次债务人的行为。

这是代位权和强制执行权的区别所在。

有人错将代位权误解为请求权的根源也在于此。

二、代位权的内容《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合同法解释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规定了代位权行使的实质要件:(一)积极要件:1、合法性,2、因果性,3、期限性,4、货币性;(二)消极要件:债务人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从我国现在合同法及司法解释的条文不难看出,我国法律所认可的代位权限定债权,并且主要是金钱性质债权

这样的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呢?目前我国就可以代位权利范围,简言之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要限定债权]。

另一种是依照传统民法的观点,认为不应当对代位权的范围作出过大限制,只要这种代位确有必要。

甚至有的学者已经对代位权的范围做了一个广泛的列举。

从各国立法的规定来看,《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和理论中,除了债权之外,还包括物权及物上请求权;除了请求权之外,还包括形成权,甚至债权代位权、撤销权本身又可以成为代位权的标的;并且不仅限于私法上的权利,甚至包括一些公法上的权利

代位的内容非常广泛。

作为一个前提性的问题,首先应该探讨的是代位权的设置究竟为什么?有学者认为代位权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

不可否认,债务人不实现自己的到期债权,其行为危害到债权人,法律赋予了债权人以代位权

但其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保护债权债权利益的实现。

如前所述,代位权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而生,其目的站在整个市场交易的高度,它“是通过重新定位各方利益 ,平衡各方关系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

”这种利益的范围理解不限定债权

代位权的作用,在于保障债权人不因为“债务人行使权利并能行使而不行使”从而遭受损失。

这种损害并不要求是债务人行使债权所带来的损害,只要债权人的权利因为债务人的行为而有受损可能即可。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将代位权的客体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

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金钱给付性质债权便于履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并且可以维护债务人合法的权利[15]。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代位权要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如果以金钱性质债权限定代位权利范围,会极大地限制债权行使代位权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保障交易的动态安全,需要给予交易人以合理的信赖利益和安全感。

过窄的代位范围使得人人惶惶不安,谁还敢放心地享有债权、进行交易呢?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债的保全措施和财富流动的效率。

其次,这种规定有可能促使人们在商品交换中,“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而趋向于尽量避免以金钱为给付内容,代之以其它标的,因为这样会使行为人受到代位权追究的机会减少” [16]突破债法相对性理论建立代位权,保障社会交易的动态安全,如果代位权的适用范围被大大收缩,反倒为交易人所规避,相信不是立法者的初衷。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