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

今天,我们对伟大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重新研读,不难发现它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仍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极大的启迪。

一、用“生活教育”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集中表达了陶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对于“生活教育”,陶先生精辟阐述:“生活教育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学生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课。例如,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最温馨的一件事”,让孩子们陈述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领悟“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从德育灌输转变为自我体验,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社会学校”来指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扩大教育资源。

社会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伴随“生活教育”而来的。他主张: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打破学校社会隔绝的状况。这就大大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场所,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新课程也指出,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因此,应用“社会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社会,可以大大地拓展教育资源的范围,可以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可以使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在学习《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时,在星期天,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我们居住的社区参加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有的小组捡垃圾,有的小组打扫楼道,有的小组清除路边的小广告等。这一活动不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快乐,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把对学生教育从校内延伸到了社会,从而优化和拓展了教育资源。

三、用“教学做合一”来倡导学生服务生活,内化品德。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他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作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十分一致。因此,对今天思想品德课实施的生活德育非常有借鉴意义。这种亲历所为与课堂交流,有助于学生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提升情感体验,有助于将具体体验上升为行动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社会”这一理念。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七中学)。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