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述评

摘 要:文章主要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基于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改革论文进行分析,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实现的方式和途径这两个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内容不够系统、深入,视野比较狭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关键词:职业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从200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到2006年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再到2015年的“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越来越明确,即要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因此,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改革中逐渐突出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研究的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论文两千五百多篇。但是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尤其是基础课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从2009年才开始,而且数目比较少,仅有38篇。其中,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发表的这方面的论文分别是3、2、2、5、4、10、11、1篇。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基础课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把目光聚焦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从论文作者所属院校看,全部论文的作者均来自高职院校,且多数来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从论文的内容来看,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基础课肩负着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任,理应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承担其应有的职责。如汪璇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出发,认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对高职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很少”,而“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的培养都是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密不可分的”[1],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基础课的根本职责。范清义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智、體、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也应着眼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把培养学生职业人理念作为课程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2];覃秉金从职业素养的内容出发,认为“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主要还是职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是提高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3];赵莹从基础课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高职生在现实职场中的困惑出发,认为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基础课肩负着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任,理应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承担其应有的职责。

学界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地位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认识不一。如范清义认为,“思想政治价值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根本价值”“职业素养价值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核心价值”;而付文军、杨云则认为虽然基础课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二者的结合必须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思政课职业素养的培育可以看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切入点”,但“原有的思想政治价值必须保留且处于主导地位”。

2.基础课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功能的方式和途径。

这方面学者的探讨主要从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群)相结合、面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群)和不区分专业(群)和岗位(群)三个角度,就基础课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由于对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一致,学者在基于职业素养基础课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

教学设计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基础课应当以“价值引领”的方式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具体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应交给其他课程;一些学者则认为应当把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基础课全部或部分教学内容,化基础课教材体系为职业素养教学体系。如徐建丽和朱登胜(2009)认为,应把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深度融入基础课教材,化基础课教材体系为职业素养教学体系。杨云(2015)认为,可以把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嵌入”基础课教材相关的章节;也有学者仅仅认为只要把教学对象的学生身份转换成职业人身份即可。

教学内容方面,学界公认基础课可以承担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职业素养教育。但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容界定不清,对职业素养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混乱。有的学者把职业素养作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的上位概念使用,有的学者把职业素养等同于职业道德、职业法律、职业意识、职业品质等,有的学者把职业素养具体化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职业品质。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建丽和朱登胜(2009)、邹宏秋(2012)、付文军和杨云(2016)提出的专题式教学法,吕洪刚(2012)提出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郭君(2013)提出的项目化教学,蒋芝英(2015)提出的情景教学法等。在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方面,学界认识比较一致:实践教学应采用项目化形式,考核评价应坚持多主体参与、加大过程性考核。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学界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职业素养基础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的不足。

1.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职业素养教育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引起职业教育学界重视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高等职业教育亟须加强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学界对“职业素养”这一基本概念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尚不清晰,使用混乱,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不够具体,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上述问题的典型表现是学界职业素养这一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混乱,有的学者把职业素养作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的上位概念使用,有的学者把职业素养等同于职业道德、职业法律、职业意识、职业品质等,有的学者把职业素养理解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职业品质。

2.研究内容不够全面、深入。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的意识形态教育价值和职业素养教育价值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学界虽然注意到了基础课的双重功能,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偏重于探讨如何实现基础课职业素养教育功能,而对于在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功能的同时如何确保基础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研究较少涉及。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削弱高职院校基础课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发挥。

另外,在对于基础课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素养教育功能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也不够深入,表现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就是把职业素养教育的哪些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范围不够清晰,导致在基础课教材体系转化为职业素养教学体系时随意性强,使基于职业素养基础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研究视野相对狭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思政课的设置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6年)、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年)、恢复与稳定发展阶段(1978~1992年)和全面发展阶段(1992年~)。在第四个阶段又经历了“98”方案和“05”方案的变化。在“98”方案中,设置的职业道德课和现在的基础课关系密切。根据“98”方案的规定,师范、医学等一些特殊专业应当把职业道德作为专业基础课纳入教学计划,其他专业可把这门课设置为选修课,或者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部分安排教学。而在“05”方案中没有规定要开设职业道德课,而是把职业道德作为基础课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基于职业素养的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虽然仅仅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但应该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置于高校思政课设置的历史过程中,毕竟和师范、医学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是把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思政课的一部分专门开设一门課,还是把职业素养作为基础课的一部分内容安排教学,抑或是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基础课教学始终?上述三个问题答案决定了基础课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中地位的高低、作用的大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

另外,与基础课对应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因此,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角度出发,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结构的关系,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好二者的有效结合点。遗憾的是,目前学界仅仅把研究的视野局限于基础这一门课程,尚无一人把研究的视野上升到高校思政课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度。

有鉴于此,在未来基于职业素养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借鉴职业教育学界的研究成果,明确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二是要打破现有的就基础课谈改革的局面,将基于职业素养基础课改革置于高校思政课的历史发展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度理清基础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和职业素养教育功能的关系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结构的关系,重新定位基础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面向学生专业和未来的岗位(群)加强与职业教育学科、学生所学专业学科、企业行业深度合作,进一步明确基于职业素养基础课教学内容,化基础课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四是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学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组织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汪 璇.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模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04—107.

[2]范清义.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双价值”导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01—103.

[3]覃秉金.思想政治教学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51—5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