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现实讲策略 活化思路显特色

一、把握本质 高起点——校本教研的实践定位。

苍南县是教育大县,又是经济欠发达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且发展不平衡。在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教育要实现三大转变,即由“规模”向“内涵”的转变,由“建大楼”向“育大师”的转变,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要实现这个理想目标,教育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县的新课程改革已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铺开、内涵发展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其在教育价值、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及评价等方面都带来了许多新理念,致使我们学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这不仅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继承优良的教研传统,更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重建现代校本教研制度。我县教育局作为全县教育教学的主管部门,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始终以顾伶沅教授提出的“从技术熟练走向文化生态,从关注教材教法到全面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为价值追求与理想情怀,并在实践中突出以下定位。

一是校本教研要把手抓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上。遵循问题优先原则,瞄准方向,牢牢抓住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教学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和反思,总结、提升教学经验。

二是校本教研要把心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唤醒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培育五大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实践反思意识、教学案例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让教学逐步接近“研究状态”,使教师能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是校本教研要把脑花在健全制度发展教研文化上。通过对原有教研制度的改造重组、细处完善、拓展补充,强化责任,从经费、时间等方面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培育平等、合作、对话的教研文化,将学校发展成学习型组织。

二、讲究策略 活思路——校本教研的行政策略。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不仅需要高定位,更需要科学的策略。我们的策略如下。

1.行政推动与民间扶持相结合。

行政推动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力度大,进展快;民间团体具有组织形式开放、教师主观能动性强、积极性高等优势。我们采取行政推动与民间扶持相结合的策略,充分整合二者优势,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和创造性。

行政推动方面主要是进行全局动员,一是强化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教研意识;二是经费支持,县教育局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本教研中的师资培训、参观考察、活动开展和评选奖励等支出;三是制度保障,在完善以往教学管理、教研活动教师学习培训等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校本教研示范校评估办法》等,建立了各类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县教研员蹲点联系制度等;四是活动引领,县教研室每学期都要组织各学科教学研讨、交流、观摩、评比等活动,召开全县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2.分层引领与资源共享相结合。

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我们非常注重这一点。一是加大国家级教育理论专家和各科教学权威的引领力度。近年来,我们邀请了全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五十多人次到我县讲学授课,为教师传经送宝,刷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二是充分挖掘本县省、市级名优教师资源,构建各科专业发展共同体。三是积极搭建县级骨干教师、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平台。通过对这三个层次专业力量的整合,有效发挥其在不同层次教研活动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另外,我们大力建设苍南教科研网()、虚拟教研室(论坛)等网站平台,创办《苍南教研》、多媒体电子网刊等媒体,加强学校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校本教研经验与资源的共享。

3.全面开花与特色培育相结合。

校本教研整体推进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在行政力量推助、各层次人员专业引领及示范校典型辐射下,通过县级教研中心组的示范性教研学区教研大组的联片式教研活动,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积极参与投入,要求每所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长教研领导小组,在抓好常态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运作方式,促使校本教研在全县所有学校全面开花。

另一方面,我们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注重特色培育。积极发现、总结培植本土经验,改造、提升优秀传统经验,努力使这些学校校本教研形成特色与亮点,并将这些典型经验通过网络、研讨会等途径进行全县推广,促使校本教研滚动发展。

三、注重实效 显特色——校本教研的行动成效。

在三大行政策略的强力助推下,我县校本教研从一开始的少数学校探索试验,发展到全县所有学校普遍开展,示范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参与,再到如今的特色化培育阶段,有效推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氛围浓、载体新、典型多”的局面。

1.氛围浓。

我县校本教研活动从县级教研中心组的示范性教研学区教研大组的联片式教研,再到学校教研组的常态化教研;从城镇学校到农村薄弱学校;从现实到网络;从传统的听课、评课、讲座到课堂观察技术的运用、头脑风暴、教学沙龙等,构建了“多平台、多层面、多形式”的立体校本教研活动体系,从而有效整合县级教研中心组、学区教研大组和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力量,改变了过去一些形式呆板、实效性差的教研形式,促使县教研室、学区学校将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浓厚了我县校本教研的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激情。

此外,我们在全县大力推广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成立苍南实验区,创建实验加盟校22所、挂牌校10所、品牌校3所,推出一批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教育活动载体,引导师生聆听窗外声音、共写随笔,建设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我们联合县广播电视局、县文联连续开展了四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全县师生诗歌创作激情高涨,每年征集到教师、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的诗歌作品10000多首,《诗刊》杂志社为此专集刊出我县师生优秀诗歌作品。承办学校每年举办各具特色、诗意盎然的诗歌朗诵会。这些活动赋予了校本教研新的内涵和载体,与校本教研互推共进,把校本教研文化氛围推向了新的高潮。

2.载体新。

校本教研是对传统教研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努力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做文章,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提升和丰富传统教研,使教研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数据中心模式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的优势,发挥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交流展示功能,规划建设了苍南教科研网(含虚拟教研室)、苍南智客网、学科资源库等网站平台,并为每位教研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师苍南教科研网(含虚拟教研室)分学科进行建设,由各学科教研员负责,并聘请一定数量具有较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师作为兼职网管员和论坛版主协助管理。目前,虚拟教研室(论坛)建设三个月来,已有注册用户700多名,帖子总数达2400多篇,平均人流量2000多人次。苍南智客网则划分为课程改革、考试研究、学科教研教育叙事等16个专题,教师注册后即可加入相应的学科群组,形成学科教研团队。智客网上活跃着3300多名教师,发表了7万多篇文章,平均日访问量4万多人次。这些教师已经习惯于将日常的教学感想、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其他教师进行回复点评,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商讨教学设计、畅谈教学感受,形成了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加强了教师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使得教研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更加平等互动。我们的K12资源库、新课程教学资源网为这种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苍南中学、灵溪一中、灵溪三中、龙港二高等基层学校也纷纷搭建本校的博客站点,建设学校博客团队。苍南实验一小的绿苑博客还吸引了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博客镜像站点的加盟。

另外,我们策划创办了多媒体电子网刊,如《苍南教育》《师人原创》《追梦新教育》等,成立编辑部,定期发布,教师可在其上发表论文、课题报告、随笔、课堂实录、课件等,发表作品享受县二等奖待遇,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教研效益。

3.典型多。

我们十分重视学校校本教研个性化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通过“调研发现——明晰特点——扶持提升——特色培育——示范推广”的模式培育学校校本教研特色。在我们的努力及学校的积极探索下,目前我县已建成3所省级校本教研示范校、5所市级示范校(区)、14所县级示范校,数量居温州市其他县(市、区)前列。这些学校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如苍南中学“师徒结对、备课组合作、教研组围绕主题”多层次、多形式交叉的磨课活动;灵溪学区“专题学习——沙龙论坛——课例研讨——示范辐射”的片区教研;龙港学区的区域校际联盟;钱库学区的创新杯教学竞赛;灵溪一中基于课例的“两阶段五环节”校本教研苍南实验一小由民间学术团体“青蓝工作室”自发组织的网络校本教研;藻溪小学“研、说、磨、归、写”五步式教研;钱库三小和龙港八小的集体备课;矾山一小的新课程学科论坛……在实现校本教研载体创新的同时,校本教研的运作方式也得到了多样化发展。我们将这些典型经验通过苍南教育网、县校本教研研讨会、校际公开教学、学科教学研讨会等途径进行辐射、推广,带动了更多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

校本教研发展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科研与教研的整合,以科研课题为依托,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引领、拉动教研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近三年来,我县教育科研成果在省市各类教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中,获奖数量和级别都位居全市首位,跻身浙江省前列。去年,我们还斥巨资设重奖开展首届教科研精品成果奖评选活动和推广工作,共评出精品成果24项,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5000、3000、2000元的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科研的激情。

四、直面问题 求突破——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

1.均衡化问题。

我县学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马站、矾山、桥墩等山区以及远离城镇的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还达不到基本要求,薄弱学校量大面广,教研活动两极分化严重,城镇学校教研活动比较正常,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研活动纯属个体行为。如何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对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实施帮扶,有效带动这些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质量,是促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全员化问题。

面对教师职业倦怠日趋严重的今天,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需要靠校长发动、教务主任督促、教研组长落实和教师主体参与。因此,要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强化他们的校本教研意识,培养和锤炼校本教研骨干队伍。校本教研的关键是要激发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由“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这也是我们校本教研始终努力追求的目标。

3.信息化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网络教研将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但目前我们网络平台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教研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且网络受众开放、时空不限的特点对网络教研活动的组织、效率、调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活动相衔接,虚实结合,提高网络教研的效益,打响网络教研品牌,是我们需要长期为之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教育局)。

(责任编辑:马艳华)。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