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探讨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众多教育学者为之争论不已却又殊途同归的话题,教育不能单纯注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更应着眼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   随着20世纪末我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尤其是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地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愈来愈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修养的人文素质教育却日益边缘化。

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概括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地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为人奴隶,发人深思。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重担,但在整个社会人文氛围淡化、人文素质教育被冷落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中“文化贫血”、“能力缺钙”问题更显严重,具体表现在:过弱的文化陶冶导致学生精神思想空虚与贫穷;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导致学生素质培养不全面;过窄的专业教育导致学生知识视野狭窄、理论基础单薄;过强的共性制约致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发展,走向社会缺乏竞争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在2005年1月由《南方日报》、《教育研究》杂志社、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以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论坛上,“高职”如何才能“高质”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

会上顾明远教授指出“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纯粹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作为‘全面的人’的教学,也许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后,很容易上手某项技能,成为熟练工,但由于他们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同样处于‘弱势’。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应通过现状调查,认真分析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将为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启示和策略指导。

关于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本科院校尤其是理工类本科院校对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和教师也开始热切关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方面,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认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最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人文学学科教育、知?R理论的传授与育人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有的认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与人文思想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并体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

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哲学教育、历史教育、文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敬业与奉献精神教育

还有人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人文科学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教育

许多学者都强调了人文知识必须内化后才能升华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重点是“学会做人”,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应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已在学者们的内涵分析中有所体现,但概述的清晰、准确、全面还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表现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为本的理念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以政治、法律和道德教育替代人文素质教育等认识上的曲解与模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以简单的人文课程设置来充当人文素质教育的简单化做法。

有的学者把问题概括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职业特点;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不高。

应该说,学者们对问题的认识比较统一集中,诊断出的症结主要是观念、师资、学生素质基础等,为后续研究的针对性提供了方向。

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有学者认为在我国,人文传统的断裂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文教育的空疏化、政治化是人文精神失落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的转移所导致的经济功利主义的强旺是人文精神失落的外部诱因。

有的学者分析由于高职院校“四个为主”(即在专业和学科设置上以应用技术为主;教师和学生的构成上以学工科的人为主:课程安排以工科类课程为主;毕业生就业岗位一般以技术应用岗位为主)的特点使人文素质教育出现脆弱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还有的学者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学校盲目升格的追求导致对高职教育职业特色的摒弃;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忽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等原因造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其实,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都需要有环境作支持,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特性恰恰与目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实环境构成矛盾,这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失落的原因之一未能引起大多数学者的充分注意。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方面,有的学者认为职业人文教育高职人文教育的重心,其教育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实施途径包括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建构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职业人文教育能力等。

学者提出应确立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加强人文课程的建设与整合;注重在高职生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等实施策略。

圆有的学者认为职业生活是高职人文教育的本源和载体,因此高职人文教育要面向职业生活才能加强人文教育的效果。

有的学者认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应体现在实践精神、技术服务精神、集体协作精神、独立自强精神、创新发展精神、人道关怀精神六个方面,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从这六个方面着手进行。

回还有的学者认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包括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开拓完善实施途径、建立健全评价与保障机制等。

学者们对方法、途径、实施策略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积极建议。

但由于研究的是高职院校这个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对象,许多学者没有在特色上深入研究,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研究不够,只有个别学者对此着手重点研究,这是需要加强的方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