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路径研究

摘 要:分析了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由于宏观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因素;卫生改革目标、目的和医院改革导向因素;医院自身经营管理因素。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方面的误区,继而提出了公立医院公益性路径: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公立医院现有的绝对垄断地位;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实行公立医院改制;加强监管,建立科学统一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公立医院 消除垄断 实行改制 加强监管   公立医院是当代政府为实施其公共卫生政策,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医疗服务而举办的公益事业单位。政府委托其代行使维护人民健康的职能。我们国家曾经用不足世界1%的医疗投入,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医疗问题,而且成功地杜绝了战后广为流行的各种传染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当时的全世界惊为奇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公立医院的规模前所未有的扩大,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社会成员不但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反而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和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寻求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一、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其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等宏观层面的因素,又有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经营管理等中观层面的原因,还有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价值取向等微观层面的问题。

论文代写   (一)宏观环境因素  我国的卫生改革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的。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包括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减少了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公共投入,允许医院自行创收,解决建设和发展问题,这种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做法,严重削弱了以政府投入作支撑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质。  (二)卫生改革因素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医疗服务不属于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部门,只是作为居民的一种消费或者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提供给居民。在“收费越低、减免越多,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福利观支配下,医疗收费价格多次大幅度降低。面对巨大的卫生需求,财政又没有能力给医院以相应投入,直接导致医院运转困难,并由此造成“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三)经营补偿因素  在公立医院经营补偿问题上,由于采取以市场调节方式替代应由政府承担的卫生福利责任。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一再弱化,政府投入在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筹资重担,绝大部分落在了医院自身肩上。在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弱化和价格导向偏误的双重作用下,医院为了迅速增加收入,赢得更大投资回报,热衷于新建、改建医疗用房,选择创收较多、营利较大的服务项目和使用高附加值药品。二、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误区  纵观建国以来公立医院的存在、发展过程,应该说政府公立医院应坚持社会效益的要求一直没变,在公立医院偏离其办院宗旨时也采取过措施,医改的十套方案暂且不谈它的可行性,至少也说明政府、理论界对解决群众医疗问题的重视程度,只是这些措施、方案陷入了误区,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一)以投资者(举办者)的性质来划分非营利性与营利医疗机构  我国采取了目前世界上较为通行的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分类的做法,但界定标准与通行的标准大相径庭。世界上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标准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强调组织利润的流向。如果组织的利润用于组织成员分红或个人获利,则定义为营利组织;如果组织的利润用于事业的发展或组织的使命,则定义为非营利组织。这种界定说明,非营利组织的任何人不能拥有事后的剩余索取权,不能用剩余索取权作为激励手段,这是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最为本质的区别。而我国则将投资者(举办者)的性质作为界定标准,将政府举办的(含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举办的)定义为非营利医疗机构,非政府举办的(主要指民营)定义为营利医疗机构。这种界定不仅使公立医疗机构成为形式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医疗机构,而且不利于公平竞争。

毕业论文   (二)将公立医院公益性等同于医疗服务公益性  医疗服务作为维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外部性或公益性,要使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就必须恢复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但医疗服务公益性是一个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而公立医院公益性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医疗服务公益性涉及医疗服务的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  (三)不断增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  有观点认为,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是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不高、报销比例太小,报销部分与实际就医消费部分的差额仍然成为居民的负担。于是就认为,只要增加报销比例就能从根本上解开看病贵的症结,试图依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来解决这一问题。其实,这是表面的、不彻底的办法。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增加报销比例将会使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达到提高保险待遇的目的,就需要加大基金总量,这样居民个人缴费比例也要增大。三、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路径研究  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占主导地位,其公益性质的逐渐淡化是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质需要避开弯路,多层次努力、多领域协调、对多种利益进行调整。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一)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公立医院现有的绝对垄断地位  公立医院现有的绝对垄断地位是造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公立医院现有的绝对垄断地位。1.公立医院垄断产生的原因  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加重了国有医院的垄断。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是在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纵观改革历程,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医疗资源配置市场化,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机构所有制多样化;二是医疗服务供求市场化,国有医院的经营机制改革,扩大了医疗机 论文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