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及护理

【关键词】 急诊室;医院;危重患者;转动;护理 毕业论文网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易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高风险科室

因此,对各种急救环节实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而急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常需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院内转运危重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1]。

因此,成功的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2]。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病情突然变化,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

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2008年急诊科收住院的危重患者635例,其中外科283例;内科322例;妇科30例;年龄21~92岁。

本组患者急诊科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由急诊科护士和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到相关科室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其中行CT检查530例;急诊手术183例;直接收住专科病房315例;重症监护病房267例。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B超、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 护理体会   3.1 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原则上一般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

3.2 人员组成 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二线医生、护士及护工组成。

医护人员的陪同既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又可在病情变化时迅速组织抢救。

3.3 药品器械准备 对高风险的病例,我们一般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盘、急救药品、氧气、人工手动吸引器等抢救物品。

3.4 转运前与相关科室的协调转运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安全角度确定运送时间及最佳途径,避免不必要延长时间。

值班护士提前通知急诊电梯、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ICU、内镜等相关科室做好接待患者的准备, 并告知对方患者病情,使其能提前详细了解病情,及时制定检查治疗计划,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检查、诊断及治疗,以保持检查治疗及监护的连续性。

3.5 危重患者的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

转运前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记录离室生命体征及各参数以备途中观察对比,机械通气者撤机前吸纯氧3 min,有舌后坠者可放置口咽通气道,保持气道的通畅。

所携带的各管路均复查是否妥善固定。

3.6 途中观察 转运前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途中随时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途中的观察要重点突出。

如脑外伤患者应加强瞳孔、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

在很多情况下,转运患者同时带有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导尿管、胃管等,此时处理以固定防脱落,观察是否通畅为主。

3.7 搬运时手法正确 如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的伤员,不可随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

在确定性诊断治疗前,按脊柱损伤原则处理。

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

搬运时原则上应有2~4人同时进行,且用力均匀,动作一致,以防因头部扭曲和前屈而加重伤情[1]。

3.8 制定各项制度 为了避免危重患者转运中交接不严出现推卸责任现象,为此,我们特别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的管理规定,建立转运登记本,让护送者与接受者一起察看病情,面对面交班,登记并签名。

4 总结   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主要目的为诊断性检查急诊手术或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因患者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而转运过程又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分钟,容易被忽视,所以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等。

因此,要求转运的医护人员准确评估患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接收部门联系好,备好途中所需物品,合理安排随行人员及转运工具,是确保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何梦乔,钟后德,毛任忠.实用急救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5.   [2]Day M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 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 17 (2):183—190.   [3] 王和阙. 66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内转运护理.现代护理,2001 ,7 (6) :7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