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公司处境艰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只有明确当前形势,了解自身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其产生危机的内、外部因素,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信誉,从而促进赴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也为计划赴美上市中国公司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通过对赴美上市中国公司进行研究与分析,归纳出赴美上市公司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帮助赴美上市公司摆脱困境。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赴美上市公司处境艰难;信用危机;财务问题   1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现状   美国股市关于中国公司的负面消息不断,中国概念股股价也在泥淖中节节败退,比之上市时的风光可谓冰火两重天。

这些中国概念股大多是因为公司被指出存在虚假或误导信息,导致公司股价下跌。

像麦考林、空中网、中华网、前程无忧、太平洋宽频、绿诺科技等20余家赴美上市中国公司都曾因“财务问题”和“信息披露不透明”而失人心,并且股价大跌。

很多中国概念股卷入财务造假的风波,股票遭美国市场质疑股价暴跌。

在众多中国概念股当中,除了少数一些知名公司(如百度)成交活跃备受关注之外,大多数公司都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2 赴美上市公司处境困难的原因   2.1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动机不纯   虽然有很多赴美上市公司是真的看重美国资本市场,但是,有更多的赴美上市公司却是动着歪脑筋,想着去美国资本市场敛财,是为了吸引美国投资者,从而达到圈钱的目的。

这些公司上市前都会做“大扫除”:对财务数据进行重新包装、隐瞒一些不合规行为。

上市之后,某些企业更是放松会计要求,有的甚至是造假,包括伪造银行对账单、捏造不存在的贷款、虚构资产、虚设销售合同、伪造库存清单从而达到增值税舞弊目的等等。

所有的这些造假行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收入和利润,以较高的盈利能力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赚取高额流动性。

2.2 不了解美国资本市场   首先,中美两国的证券发行制度不同。

中国,想要上市公司就必须符合连续三年盈利等硬性条件,并且要耐心等待漫长的审批时间以及负担整个过程中高昂的上市成本费用;而在美国,只要证券发行人向SEC提交的注册文件满足法定条件,就可以向公众发行证券,在各交易所上市交易。

其次,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美国文化提倡财务报表越透明越好,对投资者的承诺是越保守越好。

赴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管理层却希望把数字说的越美丽越好,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然而,美国人的文化方式是先判别你是无罪的,当你IPO的时候,大家都相信你描述的美好前景,但是一旦你一次失信,以后他就认为你是有罪的,而且会不断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告你。

2.3 赴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   赴美上市公司面临如此尴尬局面,有与它本身的财务问题有很大关系。

一些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存在违规操作,甚至对财务信息造假

这些财务上的问题,给了别人质疑中国概念股的机会,加剧了中国概念股的危机。

例如,有“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之称的麦考林2010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就被指控报告虚假、信息披露有误,受到美国律师连环诉讼,股价随之暴跌。

同年登陆纽交所的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晶科能源也成为“腰斩系”一员。

中华水电也没能逃脱厄运,年末股价接近发行价的一半。

绿诺科技则因巨大财务欺诈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

2.4 做空机构对赴美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   做空是一种股票、期货等的投资术语,比如说当你预计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卖出你拥有的股票,再到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以现价还给卖方,这样差价就是你的利润。

国内的投资者也许会十分疑惑,为什么空头们偏偏就盯上一只又一只中国概念股?实际上,这也与部分企业急于海外上市而进行“包装”有关。

由于国内企业上市门槛较高,但许多小企业融资需求非常强烈。

据统计显示,近年来,赴美上市中国公司数量激增,很多是通过反向并购。

通常,只要经济实力允许,企业便会选择去美国买壳上市,但在企业急于求成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对财务进行相应包装。

目前,各种做空或者媒体下的负面消息导致了整个板块估值水平大幅下挫、振荡,也导致了美国投资者对大多数中国企业采取怀疑的态度,中国概念股的信用也一跌再跌。

无论空头势力是出于何种动机攻击中国概念股,遭受损失的不仅是牵连其中的中国概念股的集体声誉,更可能给今后赴美上市中国公司带来困难。

3 改善赴美上市公司当前处境的对策   3.1 企业自身须洁身自好,并积极应对财务风波   中国企业必须冷静地面对资本市场的诱惑,摆正好心态,明确自己的上市目的。

其次,中国企业须从自身做好,重塑形象,重获投资者的信心。

目前中国企业美国资本市场所遭遇的问题是一场信任危机。

为了重建投资者对于中国公司的信心,上市公司必须更加注重公司信息的真实披露,以及保持公司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一些公司可能还需要聘请更好的审计机构。

同时,面对质疑时,中国企业应该坦然积极应对,收集证据等相关资料来证明自己,加强投资者信心,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息事宁人,令结果不断恶化。

3.2 加强学习以真正了解美国资本市场   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先掌握美国资本市场上基本的经济知识和其他金融业务知识;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以及监管等环节都要用到财务、会计知识,而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这些环节是必须经历的,因此,掌握财务、会计知识是十分关键的;美国监管制度与国内有着很大区别,并且美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十分严厉,如果中国公司仍按照国内规则行事,那么必定不能立足于美国市场,因此,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规则非常重要。

3.3 中美监管机构加强合作   中美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尽快达成跨国监管协议,双方在对方境内享有同等的监管权。

这样,不仅可以填补两国信息不同步、有些人钻空子的漏洞,还可以促进赴美上市公司更加规范,引导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监管机构也应注意所谓的“上市产业链”,对那些帮助造假的人或机构进行制裁,并对此类“产业链”加强监管

3.4 放缓美国上市步伐,选择其他市场   中国赴美上市公司财务丑闻的影响,目前是比较不利、比较黑暗的舆论期,必然对民营企业美国上市有着不小的影响。

此时,中国公司应放缓赴美上市节奏。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并非只有美国一个市场,例如,若在香港上市,无论是监督层,还是投行及其他中介机构都比较熟悉中国企业

结论   近两年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处在一种尴尬的局面中,从本文第一部分中对赴美公司现状分析可见一斑。

由于一部分中国赴美上市公司财务不严谨,甚至出现财务造假,遭到美国监管部门调查和媒体的关注,导致所有的赴美上市公司都受到负面影响,信用大大下降,从而使赴美上市中国公司陷入困境。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对赴美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公司本身存在问题,比如一些公司动机不纯,企业不了解美国资本市场。

除了企业本身的财务问题之外,做空机构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猎杀也是赴美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分析了赴美公司摆脱困境的解决对策。

主要从赴美上市公司本身的对策以及外部的措施等方面来考虑。

比如公司本身须洁身自好,并且积极应对财务风波,同时,中美监管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弥补上市漏洞等。

参考文献   [1] 卢鑫. 美司法部正调查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 [N]. 网易科技报道,2011—09—29   [2] 迟竹强. 中美资本市场的特质与差异 [N] 融资网,2011—07—13   [3] 岳大攀,侯安扬. 浑水如何调查公司 [J] 新世纪,2012(2)   [4] 吴敏. 中美启动跨境审计监管对话,或为合作监管第一步 [N] 新京报,2011—07—1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