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软件哪个好_可以“浅阅读”,不能“浅编辑”

近年来,传统阅读方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

据调查,现在已经有近一半的人在数月之内都不曾读过一部完整的图书,更多的人喜欢一些时尚类的杂志或报纸,漫画书、绘图本成为老少皆宜的畅销书,搞笑类、“无厘头”式的书籍风靡全球。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图文阅读、动漫阅读娱乐阅读成为当代读书的趋势,人们阅读表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以了解信息、消遣休闲为目的的阅读方式十分普遍,增长学识、涵养精神不再成为阅读的主要目的。

这样的阅读方式在目前颇为流行,于是出现了一个新概念――“浅阅读”。

什么是“浅阅读”?“浅阅读追求轻松、愉悦、实用、浅显、流行、直观、动感,它表现为读者阅读内容流行、阅读兴趣单一、阅读过程随意、阅读目的不明确,这些阅读群体大多以阅读报纸或时尚类杂志为主,或读时事新闻,或看文艺动态,随便翻翻,走马观花,阅读的东西大都只过眼睛、不进脑袋。

面对这种“浅阅读”现象,人们的观点各异。

一些人对此表示理解和赞同: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认真地阅读那些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大部头”名著,处于信息膨胀庞杂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自由冲浪”、“轻松阅读”,“浅阅读”就是一种情理之中的读书方式。

另一些人则对“浅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沉迷于“浅阅读”之中的人们虽然轻松悠闲,但长此以往,会一无所获。

有深度的阅读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培养人文思想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审美素质的过程,较之“浅阅读”带来的感官快感,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人生感悟。

“浅阅读”磨灭了人们的求知欲,削弱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其结果必然导致思想的肤浅和思考的惰性。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认为,“浅阅读”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信息爆炸及平面化导致知识不会纵深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文化正处在转型阶段,人们不是对知识权威性的追求,而是对权利、经济实用主义的崇拜”。

作为图书、报刊的“制造者”――编辑出版人,如何看待“浅阅读”现象,如何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应对“浅阅读”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编辑出版人要承认这样的事实:“浅阅读”的确正在改变着人们阅读行为,影响着读者获得信息的方式,并不断地冲击着编辑出版的运作模式。

顺应这种多元化的趋势,编辑出版一些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时尚生活、励志、理财宝典等类读物是不可少的。

如果一味忽视“浅阅读”趋势,就不可避免地会失去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更谈不上引导大众的阅读方向了。

同时,编辑出版人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休闲娱乐书刊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畅销,但它带给人们的只是短暂、低层次的娱乐和享受,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无法帮助人们达到提升精神、净化心灵的境界。

如果一味迎合市场,通过热点、卖点吸引读者,只能制造出肤浅浮躁的垃圾读物。

编辑出版活动具有整理社会文化、建构社会文化、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我们编辑的出版物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弘扬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任务。

编辑出版人肩负着神圣的社会文化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提升读者的精神文化素质出发,为社会为人民奉献高品质、有文化价值的读物。

编辑出版人的任务就是推出优秀的文化作品,把读者引入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目前,阅读网络娱乐文化的影响,人们读书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消遣性和娱乐性,实用性和功利心越来越强,深层次思考、关注精神的读书越来越少。

而媒体、出版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媒体间的竞争也趋白热化,报纸、杂志、出版网络等媒体为了谋求生存的空间和经济利益,纷纷迎合、满足这种“浅阅读”的需求,呈现出快餐化、视觉化、娱乐化的特点。

内容紧跟时尚,追求短平快,用词遣句不那么讲究,文字口语化、句子越来越短,文学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多版面、多图片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手段;内容雷同、千篇一面;“明星秘史”、“奇闻轶事”充斥版面;即使一些“深度报道”、“资深评论”,很多也是超大信息量的拼盘,根本谈不上有深度、有思想;经典名著被“缩水”、“瘦身”,成为“文学名著精缩”、“文学名著快读”等速度快餐;大量同类题材的书籍重复、跟风出版,更加剧了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厚厚一沓报纸翻几下就看完了,甚至只看看标题;图片艳丽、印刷精美的杂志看完了,却没有能让人回想起来的文章;书籍则被迅速地浏览,然后束之高阁;网络更是让人陷入铺天盖地的资讯浪潮中,不留心就会迷失方向。

当前的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浅阅读”,长此以往,必然带来精神孱弱和庸俗。

报刊、图书网络等媒体当然可以谋求利润,但是应当在传播文化的基础上获得。

从短期看,“浅阅读”类书刊可能会畅销,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着眼,“浅阅读书刊是不会长销的。

一两本畅销书是无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的,而真正有文化价值的书刊才可能长销、重版,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忽视社会效益,单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就会影响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则有可能最终失去经济效益。

“浅阅读”可以存在,而迎合这种阅读趋势的“浅编辑”、“浅出版”是不可取的。

出版业不仅仅是产业,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事业;图书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不能只是轻松娱乐,更不能低俗庸俗;编辑出版人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要自觉抵制媚俗、庸俗的作品,通过自己的出版物传递知识的声音,播撒文明的火种,培养人类的文明传统,对读者进行文化引导,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满足读者对审美及崇高情感的深层渴望,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文明先进的、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的文化精神食粮,这是时代赋予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河南招生报刊社)   编校:张红玲。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