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管理的博弈分析

摘 要: 分析组织内发生的冲突,为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契机,但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在组织中维持一定水平的冲突,提升组织绩效往往比较困难。本文尝试借助博弈论观点,对给定理性局中人组织成员在冲突中通过其最优选择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博弈均衡加以解释,并以Morgan解决模式为例,对组织冲突行为给出最优冲突解决方案,即强制下并给予民主行为

关键词:组织冲突;博弈论;最优冲突管理;Morgan模式    一、前言      全球化和战略联盟使得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压力和资源重新配置问题剧增。技术压力在组织内外产生了诸如丧失隐私、信息泛滥、缺乏面对面沟通、技能窘迫或知识匮乏得不到晋升等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庞大的集中控制的组织随之与分散的、变幻莫测的市场之间的冲突愈加频繁。这些发生在组织结构内部和战略层面之间的冲突,极大地影响组织决策。   (一)国内外理论进展   现代管理科学对冲突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巴纳德和西蒙都认为组织冲突长存企业内部。“在一个大型组织里要所有人为其自身的个人利益工作而采取合作的方式不大可能。”J•klly,H•Assael都认为,组织中存在冲突对促进目标显露有积极作用。之后对组织冲突产生原因及处理研究开始获得进展,学者们开始发现压制冲突的传统管理思维和方法的不合理性。Louis R•Pondy认为,压制冲突组织剥夺了自我调节和稳定成长的功能。60年代后,在组织管理行为理论的研究中,都把冲突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关注。如Ross A•Mebber于70年代完成的《组织理论管理》、Gary Johns的《组织行为学》、Dersler gary的《组织管理》和John M.Ivancevich和Mechael T.Martteson的《组织行为管理》等著作,都对冲突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影响解决冲突问题的因素和解决冲突问题的途径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比西方管理学者的研究,国内管理学界对企业或其他组织冲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80年代后期港台学者开始相关研究,从创新角度得出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观点。如“缺乏冲突的团体容易陷入群体思考模式的陷阱。”“企业领导应该刻意维持良性冲突的产生,利用冲突激励组织进步。”等等。赖明正对组织变革中利益冲突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在追求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原先企业内利益均衡的态势也随着组织的变革而有所不同。胡文琦、范庆玉从分销渠道的角度对冲突关系进行了分析;张继征对企业转包过程中的冲突行为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法;张勇、张玉中分析了企业组织冲突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李霄、徐中和则利用博弈论对冲突管理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推演等等。   (二)对冲突理论演进的简要评述   冲突(conflict)是指两个或更多相关联的主体,因互动行为所导致不和谐的状态。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做出的过激反应,体现了决策意愿的个人化。   按照西方冲突理论,冲突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认知和个性、行为意向、行为和结果。第一阶段也称为冲突的成因,一般概括为三类: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认知和个性化阶段是指个体冲突有知觉存在,并且个体有了情感上的投入。行为意向介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它指的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决策行为阶段则是冲突双方公开地试图实现各自的愿望。结果阶段就是冲突组织绩效影响的最后结果,即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结果。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冲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冲突出现的时候谈判是解决冲突比较好的办法。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依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成果的过程构成了博弈决策个体的特征。发生在组织内部的冲突则是由对立的目标、态度、行动所导致的组织内部或组织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本文试图引入博弈论观点,对给定理性局中人组织成员在冲突中通过其最优选择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博弈均衡的现象加以文本解释,寻找冲突管理各方合理策略下博弈的解,从而建立最优冲突管理方案。      二、织内冲突博弈特征      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称博弈论。如果一个博弈存在一个战略组合,任何参与人要改变这一战略组合都可能导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参与人都没有积极去改变这一战略组合,这一战略组合称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冲突之所以发生可能是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对若干议题的认知、看法不同,需要、利益不同,或是基本道德观、宗教信仰不同等因素所致。   冲突发生在复杂的组织内部,存在组织战略行为中的冲突加剧了博弈频次。Libby认为,组织是成员之间存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关系的非简单个人集聚。组织具有相互依存、协作、分工和权威阶层的特征。[1,2]博弈论中的决策个体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体决策相比,博弈中的决策是相互依存的,即考虑了各个决策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基于事物矛盾性的认识,组织冲突假设辨证表现在:(1)冲突是不可避免的;(2)冲突对变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3)只要对冲突进行很好的管理,其对全局效用的促进是正相关的;(4)充分利用冲突为对于集团组织结构和战略目标实现是有利的。冲突使组织内部产生了问题,但也为组织兴奋提供了必要的激励条件。在组织冲突中,决策个体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其他决策个体选择,各个决策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博弈决策中被充分考虑,个体的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其他决策个体选择个体最优决策μi (S) ,是他人效用函数的函数μ3i (S)= μ (μ1 (S),μ2 (S) ,…,μi — 1 (S) μ,μ i + 1 (S)μ,…,μn (S) ) (设i为博弈中的局中人,i =1 ,2 , …,n ;si 表示局中人i 的策略,S = (s1 ,s2 , …, sn) 表示n 个局中人决策向量, μi (S) 记为局中人i 的效用函数。从一定意义上讲,博弈研究的是存在相互外部性条件下的个体决策问题,组织冲突同样是一次或多次相同外部条件下个体个体个体组织组织与外部环境间博弈最优策略选择。[3]      三、一般性组织冲突的原因及影响      Creighton, Moore, Amy, Bisno分别探讨冲突的根本原因,并归纳为:(1)程序冲突(procedural conflict)。流程上发生问题,在责任权限模糊时可能发生角色冲突。[4](2)资料或资讯冲突(data or information conflict)。争夺稀缺资源引发冲突。(3)价值判断冲突(value conflict)。随着组织不断扩大,交流机会和次数减少,成员对所在组织的归属意识得以增强,组织内竞争和文化相斥成为冲突的原因。(4)利益冲突(interest conflict)。报酬体系公平性导致的冲突。感觉到报酬体系中存在着不公平或发生偏离的情况,小集团间或人际关系上可能出现冲突。 (5)关系冲突(relationship conflict)。工作中的依赖关系导致的冲突。(6)情绪冲突(emotion conflict)。源于心理承受力、能力差异导致的冲突研究和掌握容易导致冲突的原因的考虑方法,比防止非生产性冲突发生或者把非生产性冲突限制在最小化范围内更重要。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