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胆道损伤的方法。 方法 对本组136例MC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36例MC中发生胆道损伤3例。 结论 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对策。

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术后疼痛少、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但也有切口视野小导致操作难度、手术风险增加的隐忧。我院自***年3月~2006年10月共施行MC 136例,发生胆道损伤3例。本文重点讨论应对MC胆道损伤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胆道损伤,均为女性,年龄分别是55岁、62岁、66岁。病程分别为6年3个月、2年6个月、4年7个月。

1.2 胆道损伤发生时间和类型 术中发现胆道损伤2例,其中右肝管灼伤1例,胆总管横断1例。术后第3天发现胆道损伤1例为右肝管的电灼伤

2 讨论。

如何应对MC中胆道损伤,笔者体会如下。

2.1 思想上重视 由于术中思想麻痹,对手术风险重视不够,过于自信,过分牵强小切口,在Calot三角未充分显露的情况下误伤胆道。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每一例手术,把每一例胆囊切除术都作为第一例手术来对待,采用规范的手术方式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前提。

2.2 具体对待每例胆管情况 肝外胆管的变异十分多见,如认识不足,易导致术中胆道损伤。在本组病例中见到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胆囊管横跨胆总管汇于肝总管左侧壁、胆囊管位置过高且细长与右肝管并行,右肝管汇合胆囊管等,处理不当均有可能误伤胆道,其中尤以右肝管损伤为多见。本组肝管损伤1例是由此引起。术前尽可能行胆管造影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肝内外胆管解剖走行。钝性分离解剖Calot三角,在弄清胆囊管与肝总管的汇合点后,放松过分牵拉的胆囊,再结扎胆囊管。若有疑惑,可用丝线暂时牵引胆囊管,待逆行法切除胆囊,解剖至胆囊颈部,确定为胆囊管后再予切断。这是胆囊切除术规范操作的关键。MC 中,因切口小,常由于过分牵拉胆囊,使肝总管或胆总 管成角,而误伤胆管本组1例胆总管损伤由此引起。当肝总管显露欠佳时,一般紧贴胆囊壁切断胆囊管,若残胆囊管过长,在钝性分离确定无异常管道开口于胆囊管后,再将过长的残留胆囊管进一步处理。将胆囊顺利切除时,处理完胆囊动脉、胆囊管后,对胆囊与肝门区间的结缔组织应钝性分离至较薄组织时才钳夹切断、结扎,切勿盲目电灼,防止右肝管或右副肝管灼伤。因此灼伤肝管局部闭锁,无胆汁逸出,术中难以发现胆漏,术后灼伤肝管壁坏死破损,发生胆漏,造成腹腔感染或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本组2例右肝管电刀灼伤教训深刻。术毕检查胆囊标本有无除胆囊管以外的异常管道开口,或牵拉胆管残端以再明确其与肝总管胆总管的关系,确认无胆道损伤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