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增量变革

公益慈善界,有个大致的划分法:将红会、青基会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统称为存量,而把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民办公益称作增量

存量增量之变,直接决定着公益转型的成败。

下载论文网   在社会管理的上层设计中,虽然对枢纽社会组织着墨不多,却对社会组织中的存量部分有着莫大影响。

工青妇组织被自然而然地纳入其间,被寄予建构枢纽组织的期望。

敏感于政策与社会变化的共青团系统,在社会管理的设计与变革中,依据这一条核心原则,开始了新角色的营造过程。

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联的“好社会 亲青汇”当属此列。

共青团一直兼有党的群团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的双重功能,就后一个功能而言,它的志愿者体系是社团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力量。

亲青汇作为庞大的内外营造计划,承接了存量增量变革的需求。

谈及增量部分,亲青汇在省级层面拓展了定位,一是培育系统内的青年社团,以集群之力参与竞争政府购买服务,二是发挥类似于恩派那样的组织孵化功能,将影响贯穿到社会组织上下游。

既然是枢纽社会组织,规模自然是首要的,亲青汇具备了自我成长的机制,不仅“收编”其他社团组织,还能够复制延展,速度和成效惊人。

亲青汇社会组织的延伸。

以规模获得枢纽地位,以枢纽产生影响作用。

亲青汇的影响力是一种可以随时被启动的力量。

仅以购买社会服务而言,有组织、有标准、有背景,可以想见它效益被激发后的革故鼎新。

亲青汇是从团组织存量上生长出来的增量,对公益而言,将成为民间公益有力的竞争对手,这可以增强增量部分的竞争强度,对于纷乱的公益而言,带来了可能性。

对工会、妇联乃至于红会存量领域,亲青汇的启发作用是明显的。

它为官办慈善、群团组织走出沉闷气象提供了变革模式。

这令枢纽组织具有自我更新和触类旁通的意义。

以往谈论公益界缺乏改革时,遍地无力感。

而像亲青汇这类枢纽组织的出现,步入大型基金会、大型NGO保留的领地,就塑造社会组织而言,它激活了社会组织生态圈的核心竞争类型。

亲青汇成为上层设计,也成为行动策略。

未来,优势资源向其集中当在料想之中。

而它对社会组织“上下”(以资源流向区分)、“左右”(以社会组织合纵连横区分)扩张,会把变革之力传递更远。

(文/寇竹卿 漫画/邝飚)。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