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11(苏教版必修三)|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归纳重点实词、虚词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欣赏体味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灵活运用课文素材。

过程与方法:

通过翻译训练,掌握翻译方法,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会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

复习具体要求。

1、准确流利诵读课文,熟练背诵重点段落。

2、准确逐字逐句翻译全文,特别注意文中的文言现象。

3、自主梳理课文知识点,完成学案

4、对学案中做错的题目反复记忆,学会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自主梳理篇。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臣等不肖(      ) 刎颈之交(        ) 广成传舍(        ) 缪贤舍人(      )。

见臣列观(      ) 相如虽驽(      )    臣语曰(      )      使人遗赵王书(      )。

睨柱(      )  秦王不怿(      )    左右皆靡(      )     臣等不肖(      )。

间至赵矣(      )  请奏盆缻(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乃辞谢                              2.从径道亡。

3.间至赵矣                            4.臣请就汤镬。

5.

左右皆靡                            6.为赵王寿。

7.

秦王竟酒                            8.位在廉颇之右。

9.一介之使                            10.徒以口舌为劳。

11、拔石城                            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舍相如广成传舍。

三、写出通假字。

1.

可予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加以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而相如庭叱之。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完璧归赵。

7、秦王恐其破璧。

8、宁许以负秦曲

9、毕礼而归之。

10、且庸人尚羞之。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五、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

大王见臣列观。

5.

徒见欺。

6.

以勇气闻于诸侯。

7.

何以知之。

8.

而君幸于赵王。

9.

且相如素贱人。

10.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六、名句默写。

1、今两虎共斗,              。臣所以为此者,                              。

2、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

七、重点语句翻译。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4、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整合提高篇。

一词多义。

1、负。

1)       秦贪,负其强。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6)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7)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引。

1)       引赵使者蔺相如

2)       左右欲引相如去。

3)       相如引车避匿。

4)       分当引决。

5)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6)       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3、幸。

1)       而君幸于赵王。

2)       而君幸赦臣。

3)       则幸得脱矣。

4)       妇女无所幸。

5)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6)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4、于。

1)。

闻于诸侯。

2)。

故燕王欲结于君。

3)。

归璧于赵。

4)。

使不辱于诸侯。

5)。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6)。

苛政猛于虎也。

5、之。

1)。

得璧,传之美人。

2)。

即患秦兵之来。

3)。

均之二策。

4)。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

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6)。

何陋之有。

6、顾。

1)。

顾吾念之。

2)。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6)。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能力迁移篇。

一、基础知识落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今君乃亡赵走焉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秦伐赵,拔石城。

(5)顾吾念之                        (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3、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4.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写作素材篇。

点击素材。

本文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全文不仅成功塑造了廉颇
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还有对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描写。课文节选了原传
的第一部分,这部分集中记载了蔺相如的事迹,对廉颇也做了简要的叙述。 本文的叙述
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二二”,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之间贯穿两种矛盾。作
者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
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的优秀品质。
下面的表格中,列举了节选部分部分人物,请仔细研读课文,按要求填写空白。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