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探究之散文阅读指导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长期以来,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重理论指导轻实践操作等问题。以对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指导为例,从课内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延伸拓展到对学生课外散文阅读指导,并以余秋雨散文阅读指导为课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散文阅读指导课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延展性阅读散文阅读指导余秋雨散文阅读课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04。

散文是一种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见解独到、形散神聚的文学作品,素有“美文”之称。它常常把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统一在一起,因而也被誉为是一种“自由度最高,最能扩展人心灵周长”的文体。由于它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厚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得到更多的启发,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新一轮课改之前广西语文大纲版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往往占到20分左右的分数。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我的前几届学生精读了大量的散文散文的“语言美”“哲思美”“人情美”给了学生“美”的熏陶与启迪。但是由于散文是一种比较“自我”的文体,对作者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读者对散文意旨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这对于高考这种以分定输赢的“比赛”显然不太适合,所以近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课标卷在阅读板块部分,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或者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的方式取代了对散文阅读的考查。

当然,高考不考散文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因此就要忽视散文教学,弱化对学生散文阅读指导,那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一方面,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怡情”,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更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给我们以深沉的思维空间,帮助我们获取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的智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从散文阅读中学习观察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也可以从散文阅读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深度,更有文采。

下面,以对高一上学期学生散文阅读延展性阅读为例,具体谈谈对散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指导方法——对教材中散文阅读内容精读指导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收录了3篇写人记事类散文,必修二收录了3篇写景记事类散文。通过对6篇散文的教授指导,通过激趣—授法—品鉴,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散文的艺术魅力,可以感到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皆可披情入文,皆可表达作者的生活或思想感受。在这个基础上,我给学生梳理了精读散文的方法:

1.读懂——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

2.悟情——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主旨);。

3.品言——品味散文深刻含蓄,语有尽意无穷,充满“诗味”的语言;。

4.析法——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5.“圈点批注”法——阅读中勾画、批注作者的行文思路,抒情、议论性语句,有哲理、有文采的精彩语句,自己的阅读感悟等。

二、确定内容——延展性散文课外阅读内容的确定。

在选择延展性课外阅读材料时,我选择了在文学性、思想性、可读性等几个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原因如下:

1.余秋雨以深沉的理念,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统合在一起,形塑出非常具有他个人气质的散文。有人评价说,他的散文结合了文学家的感情投入和学者的理性思考,从独特的感受出发,寻找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成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感性和智性、历史感和文化心理结合得最好的散文。他也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2.必修二要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我想让学生精读余秋雨先生那篇著名的《苏东坡突围》,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

3.老教材中曾经收录了余秋雨先生《道士塔》一文,前几届学生学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欣赏他的散文作品。

4.他的作品数量多,可读性较强,学生可选择的面比较广。

三、实施过程——“余秋雨散文阅读课”实施方案与过程。

1.师说——“余秋雨散文”导读。

在引导学生阅读余秋雨先生散文作品前,我用20分钟上了“余秋雨散文导读”专题课,内容主要有:余秋雨其人,余秋雨作品集介绍,余秋雨散文的特点、结构、艺术特色,重点介绍了众人对他作品的评价等。接着,给全体学生下发《苏东坡突围》一文,指导学生用15分钟时间阅读全文,借此让学生余秋雨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对《苏东坡突围》的阅读,我提出采用“圈点批注,提要钩玄”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苏东坡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苏东坡突围》中的“突围”?

(2)请谈谈这篇散文对你理解《赤壁赋》一文有什么帮助。

(3)从本文中,可以初步看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有哪些特点?

注:散文不等同于小说,内容比较杂乱,结构比较散乱,也没有具体的情节,学生如果静不下心来,是比较难品到散文的趣味的。之所以加上阅读苏东坡突围》这个环节,一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圈点批注,提要钩玄”的精读方法;二是想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余秋雨散文的整体特点,比如链环式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用叙述描写还原历史等。

2.生读——“余秋雨散文专题阅读

通过教师对教材内散文精读指导学生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散文的方法;经过教师对余秋雨散文整体介绍的铺垫,学生也初步感受到了余秋雨散文的整体风貌。接下来是长达一个半月的“余秋雨散文专题阅读,具体内容

(1)学生自行选择两本余秋雨散文集进行阅读。教师推荐的内容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寻觅中华》等。

(2)阅读时间:每周一的语文课有30分钟时间(注:周一的阅读课前10分钟是“每周一诗”的诵读和欣赏时间);课外时间自由阅读

(3)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每本散文集各精读5篇,用“圈点批注,提要钩玄”的方法进行精读,要在“读懂”的前提下,“悟情—品言—析法”。

(4)学生边读边写:摘抄精彩片段;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5)一个半月后,进行“余秋雨散文阅读专题分享会”。

3.分享——“余秋雨散文阅读专题分享会”的主要内容

(1)各小组确定自己小组的阅读主题。如某部散文集整体内容的介绍和阅读感悟,余秋雨散文语言的欣赏,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鉴赏等。

(2)各小组依据所选取的侧重点,批阅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从中寻找自己小组需要的内容。(注:建议学生“原生态”阅读,尽量不从网络上大段摘抄所需内容。)。

(3)小组成员按专题进行讨论,确定展示课的方式,做好讲评课件,选定主发言人。(注:可以借鉴同学的读书笔记,也可以借鉴网络资源。)。

附:“余秋雨散文阅读专题分享会”成果展示。

【主持人开场白】他曾经发出震撼你我的千年一叹,又曾感慨要借我一生;他还进行了游历华夏的文化苦旅,写下了为人称赞的山居笔记。按余秋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文字节选相当于他栽种在山间的树木上采下的叶子,这些叶子脱离了曾经滋养它们的枝干,却在这里拼接出了一个叫“人生”的图案。读散文,析秋雨,品人生。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阅读的快乐世界里,一起走近余秋雨先生,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作品。

【成果展示1】《行者无疆阅读体悟(“同心圆”小组汇报内容节选)。

(1)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却又不仅限于只是记录;是旅行,但又不仅是一次他乡山水的风光领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学习与探索、风土人情的揣摩与领会。他的每一次出发,他笔下每一次历史的背后都引发我们无限的惊叹和思索。

行者无疆》此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在《行者无疆》中,余秋雨将欧洲文明的优秀和成熟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

全书在思考上具有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更胜余秋雨其他几部著作。

——李昊祺《行者无疆内容介绍。

(2)何为“彻彻底底地休假”?哦,那里的人休假时关掉手机,停下工作,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必汇报同事、上司。上班时的衣冠楚楚、礼仪彬彬完全被抛到脑后。这个过程中,他们暂别了异化状态,恢复人性,随心所欲,完全不受任何羁绊。是啊,原来休假那么简单。

然而中国人所谓的休假与其大相径庭。中国的富人也罢,企业家也好,他们完全可以选一个不受干扰的宁静之地,愉快地度过假期。但他们放下了工作、放下了家人,却放不下自己的身份。于是乎,电话频频,访客更多。休息,成了一个永远闪在彼岸的身影。还有些工作狂,他们周末也忙于工作,为家人、为自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更没什么休假可言了。

——卢妍读《行者无疆·罗马假日》。

(3)在大自然的愤怒下,人没有选择,时间及灾难,吞没的已经太多太多。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名胜,被时间埋葬,被自然伪装。

然而我并不叹惋,人类在自然的肆虐时如何无能为力,我也不赞美这断壁残垣中那样的凄凉。在庞贝遗迹的深处,我也似乎看到了人类的未来。

工业化的今天,人类与自然,似乎就是相互对立的极端,在人类迅速开拓领地,攫取大地一寸寸体肤的同时,自然似乎就是那庞贝古城旁巨大的活火山。它隐藏着愤怒和仇恨,时刻蓄势待发,囤积着有朝一日爆发的力量。

——韦添耀读《行者无疆·遗迹深处的殇思》。

(4)也许,在困难的道路上,我们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希望能得到认可,希望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前行中,路上常有嘲笑、有讽刺、有摆弄是非的人。可是无论如何,还是要坚信自己的信心,朝着梦想前进。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无悔。是金子总会发光!时间会让人沉淀,告诉你:不要害怕嘲笑,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就是余秋雨先生在《行者无疆》中给我的答案。

——黄婧儒《我眼中的〈行者无疆〉》。

(5)行者注定是孤独的,是凄凉的,是痛苦的,但注定又是不可战胜的。历经无数的游行,每次彷徨于陌生的都市,见证一次次的生死浩劫、历史沧桑巨变,心灵在一次次震惊和痛苦中游离,但这倘若无法摧毁一个战士的心志,必将使得他更为强大。

让人惊叹的是,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上苍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网络书评人。

【成果展示2】余秋雨散文言语欣赏(“七小龄童”小组汇报内容节选)。

(1)“他的文字,在唤醒人的内心的同时,使人的锋芒收敛,使人的血液温暖,使读者仿佛一支蜡烛在燃烧发光的同时又熔着自己,并且感到相当的快乐。”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把巴金先生的文字比喻成一支燃烧的蜡烛,富有表现力地写出了《巴金百年》的巨大魅力与极强的语言感染力,表现了作者对巴金先生作品的喜爱。——周杭宁。

(2)“他的文字真实而理性,厚重而大气,饱含对文化的记录和思考,这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文化大地的,还有异国他乡的。在他看来,全人类的文化弃其糟粕流传至今都是无与伦比的瑰宝。”这句话是作者对余秋雨文字的概括,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的特点:理性、真实、厚重、大气,还有其巨大的影响力。 相关热词搜索: 延展性阅读探究散文语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