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

[关键词]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下,会计目标是为评价企业受托责任提供信息,由此决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重心是反映己实现收入、费用利润表

利润表债务法依据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对未来的影响看做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强调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负债的账面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的未来纳税影响额确认为一项资产负债

二、调整递延所得税余额的方法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下,税率变动时向前追溯调整,对递延税款采用现行税率调整,不考虑以后年度预期税率的变化,体现了重视历史信息的思想。

调整的原因是,利润表债务法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分配到以后各期,税率变更时需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税率变动时向后调整,采用整个差异转回年度内的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两个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使其所反映的纳税影响与今后的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更相关,说明其更重视未来信息。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把按预计转回年度内所得税率计算的纳税影响数,作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方法。

论文网   三、分析和核算程序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是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对未来的影响看做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利润表债务法下,利润表项目直接确认,资产负债表项目间接确认,即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额,倒计出本期发生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利润表债务法所不同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的差额,而非当期的差额。

因此,只能将期末暂时性差异与期初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影响视为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四、递延所得税科目的设置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下利润表债务法使用递延税款概念,把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合并为递延税款科目进行核算,其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代表预付所得税和应付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反映,这就混淆了资产负债的内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每个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对独立。

这就大大扩展了递延税款的处延,并且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清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

毕业论文   五、递延所得税余额的性质不同   由于科目设置不同,会计处理不同,导致递延所得税余额的性质不同。

利润表法下递延所得税余额,是可抵减和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发生转回借记贷记相比的结果,没有准确反映资产负债

利润表债务法是从利润表出发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表示应收或应付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法下,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各自的性质很清晰,代表真正预交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交的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暂时性差异产生于资产负债的账面金额与计税基础之差,因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据以核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必然更加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六、核算对象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税基与其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的着眼点是利润表,是从利润表项日的收入和费用会计确认标准与税法确认标准的差异出发来考虑的,所反映的是当期差异;而暂时性差异的着眼点是资产负债表,是从资产负债表项目资产负债会计计量标准和税法计量标准的差异来出发考虑的,所反映的是累计差异

论文代写   利润表债务法以利润表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揭示的差异范围狭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的后推结转年度的所得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暂时性差异侧重于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强调差异的内容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的差异

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暂时性差异本质出发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着眼点是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是累计差异

可见,撇开具体的会计环境,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处理的差异所包括的范围上、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含义上、提供会计信息的全面有用性上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利润表债务法。

中国论文联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