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作业成本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在事业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相对于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经济业务活动也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有了明显区别,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资金收支管理,而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为此必须强化成本管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事业成本核算体系,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逐步走向市场,这个问题必然得到有效解决。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降低的事业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  要实现这样的成本管理目标,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很难实现,因为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各种公共服务,在现行的传统成本分配系统下发生的各种支出不容易辨认其归属,难以提供精确、可靠的成本信息,成本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而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首先,它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通过对成本形成过程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通过与事业单位服务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可以发现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从而可以消除中间的不增值作业,同时尽可能降低那些增值作业资源消耗,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如可以缩减某些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次,以降低成本。第三,有利于建立新的责任会计系统,为业绩考评提供更合理的依据。作业成本法的这些特点,正好能够满足事业单位这种公共服务部门成本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也具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良好条件。首先,现在事业单位各部门一般都配备了计算机设备,这会为作业成本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其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比较高,对作业成本法从观念上比较容易接受,实际操作也可以很快掌握;第三,事业单位以前几乎没有成本核算系统,所以实行行业成本法不需要经过与原运行成本系统的融合,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作业成本管理最早是针对制造业提出的,现在在实际应用中已经由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到商品批发、零售行业、金融、保险机构、各类中介机构、医疗卫生等公用品部门。据《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作业成本法在香港应用的调查分析》记载,公共事业部门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率比其他行业都高,而且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单位在使用作业成本法后,绩效表现、成本削减等目标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具体情况见下表:  使用作业成本法前后对比  满意程度(  100分为满分)  变 量 使用ABC之前 使用ABC之后 差异 Zscore  绩效表现 4.00 7.14 3.14** 2.05  成本削减 3.83 6.43 2.60** 2.04  过程改善 3.60 6.50 2.90** 1.83  续表  满意程度(  100分为满分)  变 量 使用ABC之前 使用ABC之后 差异 Zscore  成本信息 3.57 7.50 3.93** 2.22  资源决策 3.50 7.43 3.93** 2.21  定价策略 2.67 6.67 4.00 1.34  注:**(*)其显著水平在0.05(0.10)  ABC即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是指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相互联系、各自独立的活动,作业可以作为经营单位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经营单位运行过程中的每项环节或是服务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经营单位的整个运行过程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作业。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被定义为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动力资源等等)的耗用,而不是为获取资源而发生的支出。基本思路是作业耗用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是作业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要尽量根据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将资源耗费分配至成本计算对象上。作业成本系统开发程序,首先要了解经营单位的运行过程,接下来要确定作业作业中心,选择成本动因。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打败竞争对手赚取利润,从管理人员到执行人员都会尽最大可能降低消耗、压缩成本事业单位则不同,一般没有生存压力,只要按照预算开展各项工作就可以了,所以理论上事业单位没有主动降低成本的动力,这就需要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之前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定额,最后根据定额去评价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也可以横向对比,奖优罚劣。在连续实施的情况下,可以纵向对比,提高事业单位降低成本的动力。下面以学校为例来说明如何设计作业成本管理:  学校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围绕学生可将整个运行系统划分为六个作业中心招生、教学、培训、就业、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在每个作业中心物色正、副组长,分别致力于作业管理成本动因资料收集工作,并适时向财政部门汇集数据。以教学作业为例,学时是成本动因,该作业组长应负责教学所耗资源的收集统计,包括教学岗实际代课教师工资及福利和奖金、水、电、教室及教学设备折旧等等,最后在财务汇总后可得到该作业中心每学时的成本。当其他各作业中心经过财务部门汇总分摊后,即可得到一定期间这所学校培养学生所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发生的全部成本,进一步可计算出培养一个学生所需成本。当计算出的成本与定额比较、与同行比较,即可在财务方面对该事业单位做出评价。管理部门就可以将其成本与拨款和收费的金额进行对比,以确定下期的拨款数额和收费标准。  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事业单位的非固定投入支出全部成本化,不光可以达到缩减事业单位支出的目的,还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政资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