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主要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策略

摘要:中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这对学院科学发展管理方面有不良影响。

高职院校要做到对自身的制度化管理,就应该联合成立高职院校教育协会,在各个学院设立制度化办公室,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与国际接轨,向拥有更多发展经验和深厚制度文化底蕴的本科院校、公司企业学习。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缺陷;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73—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职院校这几年发展快速,但这种发展基本上只是注重了外延的发展,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内涵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凸显了一些严重的缺陷,形成外延与内涵发展不协调的局面。

这些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完善,必将阻碍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和品质的提高,影响中国现有高等教育成果的巩固。

一、当前中国高职院校中几个主要制度的缺陷及其影响      制度是一个组织有效、顺利运行的根本保证,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制度不完善会导致组织内部运行随意性与盲目性增加,造成较大的内耗,运行效率降低、风险加大。

制度缺陷使得许多新老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领导者的权威和权力的合理性会受到组织成员的质疑,导致组织纪律涣散、凝聚力削弱。

而“学校自其诞生起,即是一种组织化了的社会单位。

”[1]高职院校是属于较为典型的规范性组织,其是否拥有科学、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决定着它们的社会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进而决定其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然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这极大地阻碍着高职院校科学有效的运行与其作为高等教育院校品质的提高。

1.学生管理制度就有待系统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目前大多数是按照所谓的惯例来进行的,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很多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常规操作,虽然形成了一定有益的独特经验,但还没有形成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而学生违纪处理方面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互相矛盾的地方。

这一方面不利于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另一方面也给管理人员进行具体操作制造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对于新入校的学生和教师,学院没有可供他们直接学习的文件,他们只有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观察与前辈的言传身教而获得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经验具有随意性和零碎性,会延长新学生和新教师的适应期,不利于新教师的培养和新生对学院环境的适应,而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2.教学管理制度需要细化。

一些学院教务处与各系部的管理权力和管理责任没有明晰,相应的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中等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管理阶段;同时,一系列关于听课、课堂检查、课堂监督的措施由于制度过于粗糙而不能落到实处。

这样就导致学院对教学管理的失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如学生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觉、手机上网等比较常见。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

教师上课很少点名,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也几乎没有进行批评教育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细化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

3.没有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包括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目前虽然花大力气引进了一些高层次人才作为专任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在毕业之前学习的学校主要不是把他们作为教师进行培养的,因此可以说他们作为教师的职前培养是相当缺乏的。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近几年又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而很少考虑到教师的职后发展上,对师资队伍建设就更加谈不上构建系统的机制了。

这样就造成几乎没有受过教师专业训练的毕业生,经过几天的入职培训甚至有的都没有经过入职培训就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其后也就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盲目摸索,没有机制去保障他们有足够的继续教育机会。

这样就使得教师的职业适应期延长,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不易、运用不熟,使他们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出现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使师生的上课积极性都受到打击。

4.科研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的职能在于培养人才、发展知识、服务社会[2]。

科研不仅是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手段,也是高职院校之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职能基础,同时是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方式。

高职院校主要由一些中专学校和成人教育院校发展而来,它们中多数对科研重视程度还不够,也没有对教师有明确的科研要求,更没有完整的科研激励机制和成果管理制度

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科研没有制度保障,不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从而阻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在质和量方面的提高,导致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某些功能缺失,不能尽到自己应尽的科研方面的社会责任,严重阻碍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

二、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途径      高职院校应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制约高职院校发展制度因素和工作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及其原因的深入分析和反思,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制度化,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成立高职院校教育协会,加强高职院校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中国虽然成立了教育协会和高等教育协会,却没有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协会。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不少学院加入了高等教育协会;但是由于自己的发展历史较短,科研能力有限,因而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高,在高等教育协会中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此,应该成立专门的高职院校教育协会,专门探讨高职院校发展问题,在协会中加强与同一层面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交流,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设立专门的高职院校制度化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制度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工作才能逐步完善。

对于高等教育经验缺乏的高职院校来说,制度化管理是其薄弱环节,同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高校管理及其制度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使自己符合高校的身份,拉近与本科院校的距离,必须采取非常的手段,设立专门的制度化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审读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查漏补缺,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内各项制度,促进学院制度化管理

3.总结分析校本管理经验,使之科学化与制度化

高职院校虽然成为高校的历史较短,但是作为非高校还是有数十年历史的,这期间还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与自身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学校管理经验,即校本经验

但是这些非高校的校本管理经验有的没有随着高职院校在国家教育系统中角色的改变而产生适应性变化,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订而达到高校管理的要求;有的还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尚未形成制度,只是在管理者的意识中发挥作用而随意性较大。

高职院校要做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必须对自身校本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经过讨论、修改、修订使之成为学院的常规管理制度,使高职院校管理做到有根可循,有据可依。

4.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把先进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引入高职院校管理制度

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都具有较为发达和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制度值得中国高职院校借鉴。

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利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和工作与质量评估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因此,要使中国高职院校尽快做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必须下大力气加派各个高职学院管理人员和制度化工作人员到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学院进行考察和学习,适当引入他们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制定出与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环境与水平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学院管理效率,赶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水平。

5.借鉴本科院校管理制度,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品质。

中国高等教育仍然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而本科院校一般来说也具有较长的高等教育历史,有比较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和完善的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中国高职教育要与自己高等教育的身份相符合,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就必须向本科院校学习,借鉴本科院校管理经验,提升自己的管理品质。

高职院校应该拓宽自己的发展视野,把成为本科院校的一员作为发展的中远期目标。

而借鉴本科院校管理经验高职院校升格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提高自身办学管理能力和奠定更深厚的管理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6.加强校企合作,借鉴公司管理经验

不仅高职院校的众多毕业学生在就业时会进入公司工作,而且许多双师型教师要么是公司职员在学院兼职,要么是学院教师在公司兼职。

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管理经验管理制度方面向大公司借鉴,在必要的环节进行公司化管理

进行公司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使有兼职的教师避免在两种以上的制度下工作,减少因为制度差异而带来的适应难题,另一方面可以使高职院校所培育的学生在学院中就已经适应公司工作环境,减少职业适应期,为其职业发展确立较高的起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途径学习,多角度思考,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特别是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逐步完善,达到制度化管理水平,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教育品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