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草房子》英文翻译策略

【摘要】《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语言优美、情感真实。在对《草房子》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中要进行准确翻译,不仅仅要翻译原文的字面含义,同时还要挖掘原文的深层涵义,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准确翻译

【关键词】《草房子》 英文翻译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06—01。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语言处于不可忽视的核心位置。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语言打造的理想世界。作者内心对人生的感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进行构建,才能够准确清晰度表达。因此,在对《草房子》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需要充分了解原文语言风格,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翻译

1.曹文轩草房子》及其语言特点。

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儿童小说,作者主要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主人公桑桑经历了毕生难忘的六年的小学生活,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和纸月,还有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痛苦的成长经历。《草房子》曾经获得过国际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大奖,是作者曹文轩最具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语言是文学得以表现的形式,也代表着了作者的情感与品质。曹文轩感染力极强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往往是最具特色与魅力的方面[1]。曹文轩在其作品《草房子》中巧妙的运用了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展现了故事主人公的淳朴善良、坚韧不拔,将人性的美描写的真实生动。《草房子》的故事是以苏北水乡为背景开展的,短句的频繁、灵活使用使得文章行云流水;色彩词汇的点缀与人物语言的刻画塑造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风景和至纯至善的人性。流于笔端的景色描写犹如淡雅的水墨画,与故事中的人情、人性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纯洁的理想境界。曹文轩善于以意象传递情感,水的意象贯穿故事,一系列动植物的意象曹文轩的作品展现出浓厚的童话气息。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刻画;不论是色彩描绘,还是意象运用,曹文轩都用优美抒情的文字塑造出令人羡慕又叹息的精神家园。多元化修辞手法的使用让《草房子》的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追求。更为关键的是,曹文轩将真善美融于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中,让儿童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实现内心美的追求[2]。

2.曹文轩草房子》的英文翻译策略。

2.1儿童纯真描写翻译策略。

在《草房子》中对儿童纯真的描写是展现语言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儿童纯真的描写可以分为形象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不同角度的描写都能够充分展现儿童纯真、勇敢的个性的,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形象。对儿童纯真描写翻译成为了国外读者了解原著涵义的重要方式[3]。第一,儿童形象描写翻译。《草房子》塑造了很多个性十足、鲜活生动的人物。小说中第一个人物秃鹤一出现,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秃鹤”。译文为“Children of Youmadi all called him Bald Crane because he was completely bald”。根据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美化原则,原文中使用了“十足”来形容秃鹤的秃顶,并且引出了“秃鹤”这一昵称。而译文中则使用了“completely”一词来形容秃鹤的秃头,将形容词转变为副词,以准确翻译译文不仅仅准确表达了原文的含义,同时还保持了与原文接近的结构,达到了翻译目的[4]。对于国外读者来说,这种翻译策略显得更有趣味。第二,儿童动作描写翻译。在动作描写中动词是核心,《草房子》中对儿童动作描写是通过一系列动词构成的,用来塑造儿童动作行为,从而展现儿童纯洁的形象。如“但秃鹤却用力向门外一甩,将那块肉甩到了满是灰土的路上,然后拔腿就跑”。译文“He threw the meat out the door onto the dusty road and ran.”。译文中有两个关键动词为“一甩”与“拔腿就跑”,秃鹤想要快速摆脱追逐,作者将秃鹤作为小孩天真而快速的动作表现在“一甩”与“拔腿就跑”中。译文中将“一甩”翻译为“threw”,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秃鹤用力甩肉这个动作的精髓。因此,译文并未准确表达出原文的含义。而“拔腿就跑”则是翻译为“run”,没有体现出跑动作的精髓,没有达到忠于原文翻译目的。所以,这一处的翻译可以通过增译策略来进行翻译。将“一甩”翻译为“threw vigorously”,将“拔腿就跑”翻译为“sped away”,以展现秃鹤天真烂漫、动作迅猛的特点。

2.2美学元素的翻譯策略。

草房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人物、动物、植物、自然环境等构成了丰富的审美意象。其中,“水”的意象描写十分频繁,作者曹文轩对“水”的描写不仅仅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中,同时还表现在文中其他细节之处。《草房子》的“水”独具个性与特征,是作者曹文轩用以传递情感的重要美学元素。如“冰封的大河,早已融化成一河欢乐的流水,在阳光下飘着淡淡的雾气”;译文“The big river, frozen in winter, had melted into a stream of cheerful flowing water; there was a thin mist floating under the sun.”;“先是几个女生笑得四肢发软,把本应该做得很及时的动作,做得像檐口飘下来的水一样不成形状。”,译文“A few girls laughed hard and their limbs flopped softly. Crisp movements turned shapelessly, like water floating down from eaves. ”。作者曹文轩说过“水,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物体,更加是个性、价值观、审美观”。在上述两句原文中,作者将水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将女孩的动作比喻为水,在忠实与美化的翻译原则下,将“一河欢乐的流水”翻译为“cheerful flowing water”;“檐口飘下来的水一样不成形状”被翻译为“shapelessly, like water floating down from eaves”。译文中对“水”翻译都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保留了原有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其进行英文翻译也能够被外国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上述两句的翻译均完整保留了原文的字面原意与深层含义,达到了英汉同等翻译的目的。

3.结束语。

草房子》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文学作品,其语言特色鲜明,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在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着忠于原文的原则,根据原文的表述方式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以准确完整的进行翻译,同时传递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文娜, 朱健平.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5(2):80—87.

[2]黄雯怡.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Children?蒺s Picture Book and Discussing the Possibl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ldren?蒺s Picture Story Book from English to Chinese[J].海外英语, 2017(16):193—196.

[3]董海雅.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英语国家的译介模式探析——以曹文轩《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 2017(5):88—95.

[4]楼赛, 郑玮.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杨静远译本《彼得·潘》为例(英文)[J]. 语文学刊, 2015(7):68—69.

作者简介:

张华容(1981.12—),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硕士,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邮寄。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