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大学生知识观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知识观在现代的客观主义向后现代建构主义嬗变过程中大学生知识观呈现出的特点。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的观点,自编了《大学生知识问卷》,对9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1)大学生总体在知识观的3个维度上呈现多元化特点(分别占31.5%,36.1%,32.4%);(2)优秀生普通生在知识观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性检验结果P=0.019,P=0.001);(3)不同年级大学生知识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且有的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大学生知识现对大学生的成绩、认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性别、文理科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知识观;大学生调查分析      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简单的。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既不来源于客体,也不来源于主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新经验与原有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丰富、改造自己经验的结果,具有社会性、不确定性、生成性、互联性等特点。

大学生知识观是大学生学习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个体对知识性质所持有的直觉认识

知识观的不同维度上,学生的认识都会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个学生的认识也会随着时间和经验而发生变化。

当前知识观正处在现代的客观主义与后现代建构主义演变过程中,大学生在这个十字路口会做出何种选择?认识程度如何?对大学生学习有何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大学生知识观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知识观的理论建设及大学生的正确知识观的树立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取自重庆大学文理2科共6个学院的1~4年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960份,收回有效问卷895份,有效回收率为93%以上。

其中男生642名,女生273名;文科生290名,理科生605人;优秀生394名,普通生476名;一年级232名,二年级221名,三年级230名,四年级212名。

1.2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的观点,自编了《大学生知识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测度的值为0.806,巴特利特球体检验P=0.000),问卷最后由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实践性和知识的生成性3个因素组成(每个因素都涉及理论认识指标及具体的实践操作项目),各因素贡献率介于11.23%~34.63%之间,总贡献率为61.974%。

问卷Cronbach a为0.8911,分半信度为0.8330,各因素分量表的Cronbach a介于0.6334~0.8223之间,分半信度介于0.7783~0.8698之间。

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记分制,由“1”表示“完全不赞成”到“5”表示“完全赞成”。

最后所调查数据均在SPSS10.0软件上进行处理。

2 结果      2.1大学生总体知识观特点分析见表1。

大学生总体在知识观的3个维度上的得分总和、所占百分比和标准差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不难看出,在知识观的3个维度上,显示出大学生知识观多元化的特点(分别占31.5%,36.1%,32.4%)。

认为知识是要通过实践应用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比例较其它两项略高,而对知识具有确定性,不可怀疑性的大学生比例还相当多。

这些从侧面说明大学生知识观的虽然正朝着现代的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不可怀疑的观点向后现代知识具有社会性、暂时性,是可以主观建构的观点转变,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还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认识它、适应它、还缺乏建构生成知识的能力。

同时,从具体的项目上看,大学生知识性质的转变理论大都持认可的态度,而积极主动实践建构者不多。

2.2不同年级大学生知识观特点分析见表2。

表2给出各年级大学生知识观的得分情况和各年级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认为知识具有确定性上,一年级的得分最低,且一年级和二年级显著性差异(P=0.010),其它年级差异不显著。

知识的生成性上,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尤其是一年级和其它3个年级差异更为明显(P值依次为0.002、0.005、0.000)。

2.3学习成绩普通与优秀的大学生知识观特点分析见表3。

成绩优秀学的大生与普通生在知识观上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知识的确定性和知识的生成性上。

优秀生在“知识的确定性”这一维度上平均分明显低于普通生(M优=2.693,M普=3.031),且通过t检验发现,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9,P<0.05)。

说明优秀生知识的获取上不是采取全盘吸收的方式,而是通过自己的“鉴定”再做取舍的。

在“知识的实践性”这一维度上,普通生与优秀生差异虽然不显著,但优秀生的平均得分要高于普通生(M优=3.884,M普=3.635),且主要表现在普通生认可知识就是要通过应用实践的外在形式反应出来,但在真正意义的实践上得分较优秀生低,且普通生的标准差较优秀生大(s优=0.638,s普=0.882)。

在“主动的生成性”这一维度上,优秀生要高于普通生的得分,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这一结论也说明学生越是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越会主动去建构知识,生成自己新的知识

另外,通过数据统计,进行t检验分析发现,大学生知识观在性别和文理科上区别不大,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大学生知识观随着知识观的嬗变也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呈多元化倾向。

尽管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知识就是客观的、确定的,持接受、吸收的观点,但一大部分同学都是综合型多元化的观点,更相信知识是应用的,是可以主动建构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从理论上、心理上认识到这一变化,但对知识的应用只是通过考试,考证等方式表现出来,缺少实践,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差,知识的生成性体现不出来。

当然,这一点和Schommer的大学生知识性质的认知与学习过程以及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观点相符。

但是,利奥塔尔(Jean-Francois Lyotard)曾指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只有被赋予工作意义与实践价值时才可实现其自身的真正价值,而不再借助于现代教育机构及权威人士对知识实用性的指认或确定来完成的。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要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知识观在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变化。

年级大学生知识观更赋有现代知识观的特征,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在知识的主动建构上的认识呈反方向变化,这一点与Schommer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越来越少地认为知识是简单和确定的,学习是快捷的、能力是天生不变的这一结论有点出入。

其原因除了他是进行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纵向研究之外,大学新生与其它年级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也存在不同,课堂教学、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研究发现,学生越不相信知识是简单地接受,其自信心就越高,学习兴趣就越浓,成绩就越好。

这一点和我们的研究非常相符:优秀大学生知识观的3个维度上较普通认识的层次高、且深。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相信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

学习时就会采取被动接受一系列的事实,记住这些事实,直至能够背诵,而不会再尝试使用诸如精细加工等深层次的加工策略,更不会用已有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意义地学习,这样学习成绩肯定处于中下等水平.可见,知识观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绝对不可小视。

此外,从研究的结果看,大学生知识观在性别和文理科上没有明显区别。

文理科虽然学科性质不同,但是后现代主义认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其知识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特征。

同时这也可能与目前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

当今这个新时代一后现代时代,无论男生、女生,无论文科、理科,都要转变学习观念,认识知识的真正价值,并努力去适应、去创造;再者后现代时代,知识更体现出工业化、商品化、实用化.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无不带有实用性、功利性的特征,从而在知识的认知上容易达成一致。

当然这一点还需要对知识观与学习动机作进一步研究。

由此看来,在知识观的转变过程中,除了大学生要自身反省自己的知识观以外,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要反省并且帮助学生转变知识观念,树立正确而又高层次的知识观,迎接后现代知识观带来的后现代的教育思潮的到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