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土地生态观

摘 要:随着人类改变自然力度加深和生态危机到来,薇拉·凯瑟草原系列小说越来越具有从生态视角研究的价值。本文从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两个角度,结合生态整体主义内涵,解读凯瑟对待土地的态度。凯瑟超越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将自然放在不依附于人类意志的独立位置,通过人物话语展示了人与土地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啊,拓荒者!》体现了凯瑟对待土地生态整体观,对当今生态意识树立有启示。 论文网。

关键词:土地生态整体主义;价值;关系 1. 引言 薇拉·凯瑟作品多以十九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草原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早期学者认为凯瑟的创作专注于过去和传说,反对工业文明和物质消费。《啊,拓荒者!》是凯瑟的重要作品, 她本人认为从这部小说开始, 她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题材。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和生态思潮兴起,有些学者尝试从生态角度解读她的作品。杨海燕博士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认为《啊,拓荒者!》颠覆了父权体系。陈妙玲指出它体现了“对人与土地关系的关注”①。 本文从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两个角度进一步阐述凯瑟在《啊,拓荒者!》中的土地生态观。 2. 生态整体主义及其核心思想 随着生态思潮兴起,出现了多种生态概念和理论。我国著名生态学者王诺在其著作《欧美生态批评》中指出“生态批评最主要的思想特征是生态整体主义”(王诺,24),并给出了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王诺,24)。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可以看出,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否定了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体系。人类不是万物主宰,不应当以自身的利益尺度来衡量其它事物;是否对人类有用不应作为评价其它事物的最高标准。生态整体主义强调人类应当承认和尊重万物自身的存在价值与生存发展的权利,强调人类和其它事物共同的、整体的和谐稳定。 3. 环境描写:独立的大地 凯瑟许多作品中都有大量篇幅描写内布拉斯加草原,许多学者由此将她归入地域乡土作家之列,杨仁敬教授就称她为“美国现代地域文学的先驱者。”(杨仁敬,118) 本文作者经过研读《啊,拓荒者!》中的环境描写,认为凯瑟描写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她笔下的内布拉斯加草原独立于人的视野之外,反叛着人的的意志。 小说开篇就展现了一幅幅风景图。“汉诺佛小镇在狂风中挣扎,不让自己被风刮走。”(杨怡,17)荒野上,“一架风车冷清地迎风矗立,一间蛰伏在山谷里的草皮房子。”(22)作为内布拉斯加草原组成部分的村庄、村庄中的房子,甚至小得不显眼的风车,都是独立的生命,他们“ 蛰伏”、“挣扎”,全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志和能量。 十几年后,亚历山德拉和邻居们掌握了土地耕作规律,将荒原经营成了沃土。此时, 土地贫瘠变得肥沃,能够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粮食。但土地自身并没有疲惫不堪,它依然生机勃勃。“褐色的土壤——散发着那么强烈、清新的气息,具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和肥力——由衷地听从于犁耙,犁头过处,泥土发出轻柔、欢快的呢喃翻到一旁,连犁耙上的光泽也丝毫没有失去。”(53) 毕业论文 人类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两者关系不应当是满足一方需求必须要以损害另一方为代价,两者应当互相促进, 和谐共生。人类判断土地价值的标准不应当根据是否能够为自己提供粮食而决定。荒原和沃土的区别是从人类土地的使用价值角度做出的区分和判断,从土地自身的价值和需求来看, 并无贫瘠和富饶之别。凯瑟笔下的土地——不管是贫瘠的荒原,还是富饶的沃土——都有它自身的美,因为她尊重土地本身的存在,认为土地贫瘠荒芜也是一种“独特的野性的美”(23)。 4. 主人公话语:尊重土地,顺应土地规律   凯瑟的创作素材多来源于早年生活经历,很多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包含自传成分,像《啊,拓荒者!》、《云雀之歌!》、《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性主人公就体现了凯瑟对生活、艺术的理想和追求。《啊,拓荒者!》中,凯瑟不仅通过环境描写展示她的土地价值观,她还让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直抒胸臆,用大量话语阐述人类土地之间应有的关系。   亚历山德拉的父亲开荒多年,土地回报给他的仍然是一片荒漠。亚历山德拉在父亲临终时不但没有怨恨土地,反而表达了自己归属于土地的意愿,“我真希望我们能随他(父亲)一起去,让野草重新覆盖这里的一切。”(23)当邻居们纷纷抛弃土地远走他乡时,她声明: “我不愿听任何有关走的话。”(42)亚历山德拉认为土地是独立个体,不必服从于人类意志为人类提供粮食。无论土地带给她什么,她对土地怀有不可动摇的挚爱。凯瑟超越了以人类为价值判断中心的利己态度,没有将土地放在附属于人类需求的地位来评判。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虽然亚历山德拉土地的忠诚是无条件的,但在土地开垦方法上她并不像父亲那样十几年如一日地按照惯性不知变通。相反,她主动向经验丰富的人请教如何养猪种草,看报了解行情,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亲自驾马车去河下游考察后,她劝说家人:“河岸那里的土地比这里早开发,所以他们要比我们先进几年,对耕地也比我们有经验。”(48)亚历山德拉将自家土地贫瘠归因于家人缺乏经验,而不是土地自身的贫瘠。   经过多年摸索,土地从荒原成了沃土,家人和邻居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凯瑟土地的转变过程所用笔墨并不多,读者感觉荒原好像一下子成了沃土土地是怎么突然发生变化的?凯瑟通过安排亚历山德拉回答好友的问话,很自然地说出了答案。“这和我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没多大关系,卡尔。这是土地自己做出来的。它跟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它初时假装贫瘠,因为没有人知道该怎么适当地开发它;后来,突然一下子,它自己开发了自己。它从沉睡中苏醒,舒展开去,变得那么辽阔,那么肥沃,我们也就突然发现我们变得富有了,真可以说是坐享其成。”(73)如此书写人类土地关系的话语实属罕见——土地本身肥沃辽阔,人不是土地产生财富的根源,只是坐享其成。作为小说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的几句话直接弱化了人类土地贫瘠到富饶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历来文学作品多 作文 /zuowen/。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