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问题探析

摘 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 企业 会计 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关键词: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1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涵义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 经济 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一项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 毕业论文      2 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它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   (3)比较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相比,确定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 计算 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就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3 所得税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3.1 资产负债计税基础   3.1.1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用公式表示即为:   资产计税基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

但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同,则可能产生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差异

   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 金融 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则该项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便产生了500万元的差额。

   3.1.2.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用公式表示即为:   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是相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异

 论文网   3.2 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在其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