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伦理利用

【摘要】土地生态伦理主要是针对土地问题进行伦理思考,为土地学科中生态伦理学的有效应用,其可以科学引导人们在生态伦理方面,对人地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正确处理,从而为人地系统的科学发展土地持续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对于国内传统的土地生态伦理思想一定要进行创新与改进,在土地应用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人地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公平等原则。

本文主要对土地生态伦理观和土地伦理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土地生态伦理土地伦理应用;可持续发展   土地生态伦理作为协调土地应用的一项思维模式与方法。

土地应用模式的不科学会造成土地生态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上世纪中期,不科学的土地应用模式促进了土地生态伦理的进一步研究,而且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研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类土地应用的理念。

对此,一定要对土地生态伦理研究成果完成总结。

经过对土地生态理论分析,加强土地生态伦理观念和土地伦理应用

一、土地生态伦理理念   伦理主要指人们在所有社会关系总必须遵循相关规则与应尽的责任,而本义就是指社会关系,并不包括人和自然间的关系。

在人和自然间关系不断深化下,伦理重点强调的关系就是非社会关系,也就是人和自然关系,从规范社会关系中的伦理,就能够发展到社会关系规范,同时也可以规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伦理,其中后者在伦理学的意义方面而言就是生态伦理

对于生态伦理理念而言,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的不同的逻辑基础与观念基础。

其中西方国家的生态伦理主要是依据生态环境的内在价值然后确定的,也就是生态环境自身存在内在价值,其为生态伦理的基础。

而我国的生态伦理主要是从道德角度作为出发点,不管是儒家或是道家,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全具备道德位置。

在此种道德观影响下,人们就会尊重自然,同时利用伦理对人和自然关系进行规范

另外,土地生态伦理作为生态伦理观念在土地学中的利用,能够对土地生态伦理进行定义,土地生态伦理伦理道德目标和主体发展土地中,并且对土地赋予一定伦理价值,有效提示人和土地关系间的世界观。

科学引导人们在生态伦理方面,对人地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正确处理,同时为人地系统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土地生态伦理观要点分析   国内古代中,土地生态伦理理念具备一定伦理智慧,合理引导人们对土地生态伦理深入思考。

和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革命相应形成的生态危机以发展成不争的事实。

针对土地资源应用的不科学现象,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大量的事实证明,土地资源应用伦理的残缺,都会造成灾难,满足伦理需求的土地资源应用,已经成为土地资源应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在进行规划与应用土地资源时,切不可把土地当作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常常以征服者自居。

在此种状况下,人们应该对土地资源赋予相应的道德地位,并且给予土地资源相应的道德关怀,把土地当作人类道德的主要对象。

除此之外,土地生态伦理作为生态伦理学在土地资源学科中的主要应用,其应该赋予土地资源相应的伦理价值,科学引导人们在生态伦理方面,对人地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正确处理,进而为人地系统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三、土地生态伦理利用   (一)生态应用准则   生态伦理理念中人类并非是地球位移物种,仅仅是地球系统里的一员,人类作为自然进化的产物,若是缺少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相关功能,人类是难以存在的,因此就要求人类有效维持本身和其他相关物种所生存的土地系统以及自然环境,从环境的伦理意义角度而言即保护生态系统和物质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

因此,土地伦理应用一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生态应用准则

生态应用准则重点要求人类可以在土地资源伦理应用过程中更为全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自觉的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融合,利用生态平衡有关原则对土地资源的相关生产和经营活动实施制约与规范,不可违反生态规律,实现生产活动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也就是要尽量实现向着人类系统土地系统中输入负熵,进而加大两者之间的有序性,便于土地资源应用时的人类土地系统实现协同进化。

另外,在土地资源应用时,不可造成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剧减等。

(二)公平应用准则   首先,土地伦理应用一定要确保社会中所有阶层在土地资源应用时的平等权利。

土地应用决策会严重影响社会成员对社会相关资源的有效分配与获取能力,例如教育、住房、保健以及医疗等资源,若是土地资源应用政策造成社会低收入基层的社会经济情形恶化,就剥夺了部分人员的平等社会与经济权益,从而显示出土地应用政策的不道德。

而在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之外的地方性或是区域性政策,例如城市的土地资源应用对于外来人口或是农村人口相关政策性的歧视等,部分政策会造成一些特定阶层人员失去利益,严重违背公平原则,而且在土地伦理的方面而言是不道德的。

其次,公平应用原则主要包含人和土地系统里其他相关生物以及非生物实体间的平等,而在土地生态伦理方面而言,土地系统中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实体,全部具备固定存在价值,同时享有生存与发展权利。

然而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例如城市的扩展与农业开发需求,应该牺牲部分自然土地资源,但是在伦理的义务要求下,人类土地资源应用的行为一定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应用一定的补偿对策,例如异地植物造林有效恢复自然土地等等,从而为其他相关物种与生物提供新的生存空间。

(三)节约应用准则   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危机,其主要由于人类土地资源应用上缺乏规范与约束造成的,因此在合理应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生态伦理的主要准则之一。

土地资源应用自身就是一种消费模式,人们主要追求的就是相对宽敞的居住空间,比如会应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可是盲目追求生活环境的奢华,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伦理方面而言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充分结合国内基本国情和传统节约美德,制定土地资源伦理应用的节约应用准则

土地生态伦理重点强调土地系统自身存在价值,而不只是用途,人类并不具备任何权利对土地资源进行滥用,因此要建立节约用地规范,针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进行严格处理,树立良好的土地应用伦理道德。

结束语:   土地生态伦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可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唯有及时、科学处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土地生态伦理土地资源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理论与实践价值,才可以促进土地伦理理论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姚进生.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构建当代生态文明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76—80.   [2]石忆邵,卜海燕.和谐人地关系亟需树立土地伦理观念[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0(3):98—102.   [3]朱东国,谢炳庚,陈健.山区县域耕地资源伦理利用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桂东县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82—87.   [4]陈美球,刘桃菊,黄靓.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问题[J].生态环境,2014,13(4):698—701.   [5]程立显.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34—42.   [6]杨国清,祝国瑞.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生态伦理利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0 —9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