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及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如今,来华学习汉语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就成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跨文化交际障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表现与成因,并提出了相对策略。

关键词:留学生 跨文化交际 交际障碍 策略。

一.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表现。

(一)语言交际障碍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的母语环境,来到中国这个新的语言环境中势必会有语言障碍,这些语言障碍大致来自于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大方面。

1.语音障碍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很多留学生的母语是非声调语言,因此在学习汉语时发音很困难,正确发出并记住每个音节固定的声调,是一项颇为艰巨的任务。在声调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的要数第三声,也就是上声,以及上声变调。

除此之外,平翘舌不分也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语音方面的一大障碍。例如“十四”和“四十”这两个音节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可能都会念成平舌音。还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的区分、拼读不准以及j、q、x发音难等,这些都是在华留学生中国跨文化交际中的语音障碍

2.词汇障碍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这些特点虽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但对在华汉语学习者来说也同样增加了其学习汉语的负担。

汉语的外来词有许多是经过汉语构词法的改造,如“汉堡包、芭蕾舞”等,通过音译加类名,与原文相去甚远,不能给在华留学生提供很多联系其母语记忆词汇的方便。

3.语法障碍。我们都知道,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但这恰恰在华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所在。许多留学生因为受母语迁移的影响,用汉语表达时常常出现语序不当;对量词、“把”字句、“被”字句等汉语特有的语法项目很难掌握,因而出现语法交际障碍

4.语用障碍。由于各国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来华留学生在语用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汉族语用文化在称呼、辞让、禁忌、宴请等方面与其他国家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当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我们往往要用自谦之词回答对方“哪里哪里”,这就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文化习俗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使得一些刚来中国的在华留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文化氛围,因而在语用方面也就会经常出现问题。

(二)非语言交际障碍

交流中除了语言交际,还有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的接触、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这些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是在华留学生交际障碍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中国文化中是表示杀头的意思,但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除此之外,如在交流时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多少距离,不同的文化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距离最近的为拉美与阿拉伯人,最远的是日本人,中国人多的人际距离则要比英语国家的稍近一些。非语言交际同样是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留学生必须了解的一个学习对象。

二.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

(一)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背景背景的人,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会不同。中西方文化虽有很大不同,但无好坏之分,都是一定的地域差异。中国以来就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而西方则更多地主张是“天人相分”。因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认为集体主义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人的发展与表现,认为一个人有时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是天命,而是出于自己的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西方人说话时开门见山,直来直去,中国人则注重谦虚礼貌,说话小心谨慎,注重维护与其他人的关系。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学会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观念比学会一门语言更加的深奥,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留学生来说必然产生了学习与交际的困难。

(二)思维方式。从哲学和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人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西方则是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强调中庸思想,所以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的思维观念,擅长圆形轨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擅长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因而西方人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在华留学生来说,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很重要的成因。

(三)社会风俗。中西方的社会风俗差异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化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例如,在亲属称谓上,中国人的称谓分的很详细,从称谓上就可以辨别出称呼者与本人的关系、大小及男女,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很注重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西方的亲属称谓相对较少,用几个单词就可以表达对身边亲属的称呼,比较简单。中国的社会道德风俗中提倡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对待长辈要毕恭畢敬,谦虚有礼,而西方社会中也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长辈也可以对小辈说谢谢,这是因为西方强调独立、人人平等得社会意识。

再如,在西方人家做客的时候,主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带领对方到处参观,而中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大度与推心置腹。当别人询问自己喝点什么的时候,中国人通常都会谦让一番,在西方人看来会不清楚中国人的意思是接受还是拒绝,而西方人则直来直去,直接回答喝或者不喝。这些例子足以看出中西方在社会风俗上有很大的差别,也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之一。

(四)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来华留学生自身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认同度与个人对汉语国家的喜好度也是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之一。若留学生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对中国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适应,在中国的生活能乐在其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相反的,若对学习者个体对异国有很大的抵触心理,很难适应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交流,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对异国产生了厌恶心理,就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障碍,最终产生文化休克,不得不回到母语国家,不能进行跨文化交际。来华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小觑。

三.跨文化交际障碍应对策略。

(一)加强语言训练。语言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首先要接触和克服的,是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敲门砖”,语言不通,交际就不通,可以说语言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目的语,加强留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项目的运用,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后,在加强其语用的能力,最终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开设一些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等课程,相应的文学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汉语,习得汉语文化的机会。有了扎实的语言知识留学生在华的日常生活交流也就更加顺利,更快的適应跨文化交际

(二)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储备。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掌握足够多的中西文化差异知识,阅读丰富的跨文化交际书籍,足够的中西两方的文化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向留学生讲授跨文化交际知识,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更多的中国语言知识,培养足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中国文化状况,逐步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的大环境中。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了一个主导者的作用,特别是对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教师更是在异国他乡的一个重要的精神与知识的支撑,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也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而更充足的交际文化知识储备是应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必须引入课堂。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汉语知识教学必然是来华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项目,除此之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也是留学生在华必须学习的知识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让在华留学生正确的对待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中,应借助多媒体、电影、电视等媒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使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便学生能及时应对跨文化交际之初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文化知识与非语言文化知识,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留学生所要面对的是中西方文化和交流的激烈冲撞,这对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因而汉语教师要培养学习者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整跨文化交际心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留学生中国文化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激励,学习者就能逐渐接受新的语言文化。教师在教学时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教授,要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文化因素,如加入城市景点、各地民风民俗宣传片的观看,让学生中国文化产生好奇心,积极地探索发现,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情景模拟等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文化场景,使每个学生都能说汉语,了解到更多中国文化。如在可以设置请客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请客宴请方式,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文化模式,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深刻地感受到中西跨文化区别,更快地融入到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

四.结语。

进行跨文化交际,势必就会遇到跨文化交际冲突,跨文化交际者应本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求同存异”对待文化的冲突,理性解决文化冲突。目前,国内有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研究还不是很广泛,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国外先进的跨文化理论也需要更多的引进,对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留学生教育日趋普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问题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策略,解决跨文化交际的更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毕继万.跨文化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介绍:刘莉,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