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要素模型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创业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理论、均衡非均衡理论和内生性理论,构建了创业环境要素模型,提出了创业环境是由内部创业环境、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分析了子系统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业环境 影响因素 模型 关系      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评述      从创业环境界定中不难看出,创业环境是由若干环境要素构成的。

很多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详见表1。

对现有创业环境要素划分的评述如下:   (一)缺乏从系统角度对创业环境要素的划分   创业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与相关性。

现有创业环境要素研究都是基于对创业外部影响要素的研究,即外部环境研究;而没有把创业内部环境创业团队的文化、组织与分工等纳入创业环境研究框架,创业环境研究整体性缺乏。

另外,各个影响要素的层次性也不够,有单纯对宏观环境的划分(池仁勇,2002),也有单纯对市场环境的划分(Porter,1980)。

基于此,本文把内部创业环境引入到创业环境研究框架,构建完成创业环境要素分析模型。

(二)缺乏对创业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现有研究创业环境要素的来源研究比较多,而一个完整的创业环境系统,必须考虑到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估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轨道,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创业环境动态链,了解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创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分析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形式。

创业环境因素划分标准的理论探讨      (一)系统环境观   系统环境观认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内部环境,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体。

因此,在研究创业环境时,不仅要研究外部创业环境,还要研究内部创业环境;在研究新创企业创业环境之间关系时,就不能把新创企业内部因素如创业团队和企业外部环境看成对立的断点,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评估创业机会和新创企业绩效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研究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时,环境营造的主体就不只是政府,创业团队也是营造环境的主体等等。

系统环境观区别于单纯的外部环境观。

(二)均衡非均衡   均衡非均衡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而非均衡是指市场供给不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上是非均衡的,均衡只是一种“偶然巧合”。

创业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需求方,外部环境是这些资源的供给方。

对某种资源来讲,如果资源的需求大于资源的供给或者资源的供给大于资源的需求,这两种状态都没有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会出现不均衡状态;但如果外部环境资源的供给较好地满足创业企业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则实际上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也是一种较好的理想状态。

(三)内生性   内生变量是指由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系统外部因素所左右,而外生变量是指系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变量。

现有创业环境研究基本上都建立在外部环境观基础之上,因而将环境作为企业的外生变量,作为创业环境研究的重点。

然而,依据系统环境观,创业环境就是一种内生变量。

首先,创业企业内部环境创业团队、创业者等是新创企业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其次,即使是外部创业环境因素,创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内部创业因素,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整合资源以满足新创企业的需求,从而影响外部创业环境

因此,本文将创业环境作为新创企业管理或决策的要素而不是既定前提,构建创业环境研究框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