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对我国企业跨国经济活动的影响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强化跨文化管理以化解中外企业文化冲突,达到跨文化的参与及融合,以使我国企业跟上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步伐。有效掌握和利用跨文化管理这一手段,积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 文化冲突      跨文化管理是全球性竞争和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领域的角度看,国界正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如今,技术成为全球一体化的决定性因素,加速了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还改变了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实质,各国经济互相渗透、相互依存。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跨越国界,拓宽自己的视野,重新审视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且更重要的是,组织得直接面对其他国家不同的行为方式。因而,资本相容、智力相容和文化相容,跨文化管理,就是要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自成一家。跨文化管理不是管理文化同一化,而是要以文化上协调配合来处理文化上的差异,缩小文化上的差异;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要在相互学习、借鉴、包容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并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   跨文化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经营概念是国际商务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产物。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联盟以及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使得世界经济中的国际商务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更为扩大。这也同时要求各国企业经营必须从单一的文化模式向多元的跨文化模式转变。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表现为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相互渗透和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因此,所谓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跨文化管理学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东西方文化差异影响我国企业跨国经济活动      在跨国经济活动中,东西方文化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性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假设,就深深植根于西方主流文化中,并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之基础。理论上把人作为理性动物,管理上则以理性的原则来服务、调节和控制自然人性。但在现实中,人并非真的是那么纯粹的理性动物,而更多带有浓厚的感性色彩,这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西方传统管理理论所难以应付的。东方文化对人的理解则保留了人性中非理性的一面,理论上过多地强调人伦观念及家族式的等级观念,强调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实践中便以伦理观念冲击理性原则,造成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混乱。因此,在跨国经济活动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理解和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个人本位的竞争观与群体本位的和谐观的差异   西方文化是以自我实现为价值取向,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权利、竞争和独立。这种价值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更为明显地反映出来,表现为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具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强调个人的作用,企业鼓励雇员个人奋斗,不断创新。个人能力是以个人的实际经营业绩为基础,并且以契约的形式作为联系企业与雇员的纽带,将个人能力与企业报酬和补偿结合为一体。而中国的企业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人的成就由企业和国家共同分享。个人的成就不是看他个人的能力如何出众,而是看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公众福利事业作出了多少贡献。它要求的既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渐趋激烈,但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还是以“和谐”为原则。无论是在企业企业之间,还是在企业内部的各阶层雇员之间,仍然讲求团队合作精神,反对彼此倾轧。这种价值观的差异跨国经营中很有可能产生文化冲突。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东西方文化在人与自然观念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   以西方文化为特征的时间观念,视时间为大自然所固有之物,是环境的另一成份,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有限的资源,所以可以像商品、金钱一样获得和使用,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商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制定详细计划,时间单位被划分得很细,而且严格按照时间。东方文化的时间观则把时间看作是无穷尽、无限度的资源,强调事务的完成和人的参与,而不是紧扣死板的时钟。在中国,提前完成工作或超额完成计划是一种应该受到表扬和值得提倡的行为,而在西方,则被视为是计划性不强或违反既定的工作计划程序和规定,就是这种价值观差异的典型表现。   在雇员与企业的关系上,以什么作为合作共事的准则,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企业要求注重法律、注重契约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合同或企业规则以及既定的工作计划程序和规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企业或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可以有权取消所有不成文的规定。西方文化反映在国际商务管理方面,经常表现为轻视人情和传统习俗,只尊重规则和制度,一切服从合同和计划。东方文化的传统伦理思想所注重的则是人伦情谊关系,追求心理上的认同与和谐,对于企业规则和契约往往认为是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的补充约束。西方文化契约文化,他们非常重视契约的精确性,也非常尊重契约的权威,契约一旦生效就会严格执行。可是在东方文化的传统中,更注重的是信誉和信任。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实际是价值观的差异,是重规章制度还是重人情的差异。   因此,中外合资企业要获得健康发展,中外双方就必须重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文化差异问题。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冲突对于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济活动的影响   文化冲突影响了我国企业与外商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产生“非理性反应”   所谓管理,是“管”与“理”的有机统一。如果跨国公司管理者不相信工人,只“管”他们,而不会“理”他们,这样下去,管理者和职工就会变得更加疏远,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就会增加,自然就会影响沟通,甚至造成沟通中断。管理者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这种文化冲突,对职工采取情绪化的或非理性的态度,职工也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这样,误会越多,矛盾越深,对立与冲突就成为必然,于是相互之间的非理性行为最终可能导致国际经营活动和商业合作的失败。   文化冲突导致我国企业市场机会的损失和组织机构的低效率   由文化冲突形成的误解和不信任增加了国际商务活动的市场交易成本,甚至是市场机会的损失。随着跨国公司经营区位和员工国籍的多元化,这种日益增多的文化冲突就会表现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和外部经营中。在内部管理上,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行为规范必然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大,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甚至造成组织机构低效率运转;在外部经营中,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使我国企业不能以积极和高效的组织形象去迎接市场竞争,往往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丧失许多大好的市场机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