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区域网络研修 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

编者按:本期“教研科研”栏目,我们以“专题”的形式,集中报道北京市西城区在搭建网络研修平台、改进网络研修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区域教师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和实践。希望能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摘要: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区域教师研修新模式,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西城教育研修网”从网络平台设计,同步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有引领网络研修活动,建立完善的研修网工作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引起了教师学习方武在自主性、合作性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区域 网络研修 教师学习方式。

一、搭建网络研修平台,不断提升研修质量。

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高得多的要求。一次职前的专业教育无法满足一名教师近40年职业生涯中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理念和专业素养的需要。教师们需要终身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也更需要有效、简便的专业发展方式和策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通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了创新的机会和可能,一种新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正在形成。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

2004年,西城区为解决课改中与课标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惑需要及时指导的突出问题,建立了区域性的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学术网络平台——“西城教育研修网”(以下简称研修网)。通过近5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区域教师网络研修新模式,促进了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研修一体化。

研修网从“资源发布站”到“网络互动研修平台”,从资源的提供到活动引领,截至2009年3月已拥有网上注册用户16725人,协作组1519个,上传资源164056条,专题讨论2931个,成为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题网站。

二、区域教师网络研修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一)创建网络研修平台,满足教师个人自修、小组学习专业引领需要。

专家指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研修网采用个人工作室与协作组模式构建,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这3个要素的结合。

1、为每位注册教师创建个人工作室,提供个人学习、反思与知识管理空间,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提升。

2、首创了有生命力的网络研修学习型组织——协作组,并基于不同的主体创建了学科协作组、课题协作组、师干训协作组、学校协作组,以及基于不同的需求自发创建的协作组,如“高三地理新手协作组”、“课例研究协作组”等,为教师提供开放、共享、合作、互动的空间。

3、建立由学科教研员牵头的网络研修引领方式,教研员担任各年级学科协作组组长,选聘部分骨干教师担任副组长,通过资源引领、话题引领、主题引领、课题引领等方式,实现专业引领

(二)同步资源建设与共享,网络研修的基础和保证。

网络绝不只是“资源的载体”,建网也不仅仅是“建资源库”。如果说动态的教育教学资源研修网的根本,那么多彩的研修活动则是研修网的生命,网络研修活动应该是基于资源活动研修网按照教学进度。向教师提供同步,甚至超前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组织研修活动,为教师提供大量蕴藏于教师头脑之中的教学先进经验。

研修网的中学资源更新频率图显示:第一,资源变化与研修网的发展阶段相吻合;第二,在每年二、八月(寒暑假前后)上传资源最少,与研修活动主体一教师的工作周期一致,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了资源的同步建设与更新。

(三)开展有引领网络研修活动,实现面对面研修网络研修模式有机结合。

1、研修活动形式多样化,逐渐形成特色栏目及活动。2005年3月,研修网正式向全区开放,教师不断将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发布到网上,希望求得帮助,同时教研员也开始组织一些网络研修活动,帮助教师答疑解惑,进行教学研究。学科协作组基本形成了发布信息、求教、问询、主题研讨、备课研课、网上评课、意见征集、资源推荐等多种网上研修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特色栏目及活动,如小学英语学科的“网络书香”,小学语文学科的“语林漫步者”,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跨校教研”,德育心理学科的“童心写真”栏目等。中学研究性学习协作组由100多个来自不同学段、学科的教师组成,通过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网络研修活动,实现了跨学段、学科的主题式研修。小学品德与生活协作组通过开设“学科带头人值班室”,每两周更换一个学科带头人,轮流负责网上互动答疑,实现了无间隔的骨干教师引领

2、专注教学真问题,按需设计研修内容,引领教师深度参与。网络研修活动虽然丰富了,但活动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活动缺乏设计,过程缺乏引领,互动性差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开展有引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并实践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包括活动设计策略、活动过程跟踪反馈策略、跟帖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经过两轮的改进行动后,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提高。

3、面对面研修网络研修紧密结合,走研修一体化之路。网络研修固然从时空、地域、学段、学科等多角度延伸了面对面研修,实现了民主、平等、开放、共享的教师研修,但是,网络研修绝不应取代面对面研修,只有两者优势互补,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此,我们以行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了多种面对面研修网络研修结合的方式。

小学数学提出三种结合模式:互动延伸式、主题研讨式和资源内化式。实践中,三种教研模式的结合提升了教研效果。

互动延伸式: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把研讨延伸到网络中。最典型的是区研究课的网上评课,由于参与人数众多,现场互动时间有限,教研员便在研修网上发起话题,引领全区教师继续深入研讨。互动延伸式最大的特点是促进了每位教师的思考,教学研究不再是少数人的任务,在参与教研活动的广泛性上有了突破。

主题研讨式:针对知识的特点、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的易错点,在研修网上发起研讨话题,全体教师针对研究主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主题研讨式最大的特点是话题具有针对性,能够激发教师研究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研讨效率的目的。

下图是主题研讨式的两种研讨模式:

资源内化式:为了提高教师独立研究教材的能力,避免教师直接下载教学资源,未加思考直接使用,我们进行了资源内化式的探讨。如2008年区教学评优活动

后,组织参赛教师进行反思,与全区三年级教师现场交流参赛感想,同时组织各片级协作组利用网上全区评优课的资源,修改完善后再上一遍课。课后,教师要在协作组内说明选用及不选用某个教学设计的理由,自己又进行了哪些创新,然后再把第二轮的研究成果上传,使教研深入化。资源内化式的特点是经过学习、借鉴、思考、改进这样一个轮回,提高了教师研究的起点,提升了教师独立研究教材的意识,培养了教师的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利用研修网进行高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通过规范网络流程,逐渐形成泛研规模,从而整体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师网络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式的实践和专业成长。

小学美术学科在利用研修网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的实践研究中,通过协作组开辟“教学诊室”栏目,并将其与专题讨论区结合,成功探索了网上、网下相结合,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研修模式。

(四)建立完善的研修网工作机制,实现网络研修的常态化。

研修网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资源是基础,活动是关键,那么,网络研修工作机制则是研修网健康持续发展、网络研修走向常态化的保证。在实践中,研修网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1、构建管理体系。区教委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科。区教育研修学院成立了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研修网工作研究室,各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分工,承担研修网的管理及业务工作。

区教委主管主任、信息科、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区的网络研修工作,在全区形成行政牵头,区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推进网络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教委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校级领导要有专人分管网络研修工作。

2、明确管理措施。区教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推进研修网建设的各项工作。区教委每年拨付专款,保证研修网的运行、建设、发展。区教育研修学院的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制定研修网专项工作计划,使研修网建设与应用有序推进;每年召开若干次研修网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培训会、专项调研会:将研修网工作明确纳入教研员工作职责,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制度、评价和奖惩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培训制度等。

三、拓展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修网是一个比校园网更为广阔,比互联网更贴近和承载着西城教育积淀、教育实践与发展的网络研修平台。在建设与使用研修网的过程中,教师学习方式逐渐转变,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教师主体地位凸现,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研修网为教师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第一,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第二,自主选择个人自修反思、小组合作或两者结合的学习方式;第三,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第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第五,自主选择扮演研修资源的提供者、加工者、使用者,研修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参加者等多种角色。

(二)教师互动交流意识增强,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研员的引领下,合作探究逐渐成为另一种主要学习方式。一方面协作组资源中增加了一些互动栏目,如“教学诊室”、“校际教研”;另一方面,专题讨论在研修活动中不断得到重视,使用频率上升,互动话题增多,专题讨论的层次与深度不断增强。教师逐渐从发布信息转向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不断增多。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学习方式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

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果性的,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另一种是过程性的,即上述资源形成的研讨过程。就意义和需求而言,过程性资源教师更需要了解的,对教师专业发展更有价值。

协作组的“小组资源”和“专题讨论”,把结果性和过程性资源有机结合,把专家理论、方法的引领与骨干教师先进经验引领有机结合,克服了教师自身和伙伴经验的局限。与传统的教研、培训相比,教师学习成为结果性与过程性知识、显性与隐性知识同时获得的过程。

(四)区域合作,形成共享的研修文化。

研修网5年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人从这里得到帮助,也在这里帮助别人,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形成了共享的研修文化。

学科协作组的发展成为了教研员职责的一部分,他们的个人工作室也成为吸引教师学习交流场所。下面是物理教研员王树明、科研部教研员王立军、普通中学教师张江树个人工作室的资源活动及有关数据。(截至2009年3月10日)。

骨干教师在积极上传资源的同时,主动担任了一些研修栏目或活动的主持人。普通教师也从最初的资源下载者、活动旁观者,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有些普通教师的个人工作室还成为了教师研修的重要资源,如39中教师张江树个人工作室。在活动中,他们除了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一位教师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当我看到自己的课件也能为别人所用,从中体会到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自己也可以为别人服务了。”研修网成为教师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获得自信的平台。

西城教育研修网还免费对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贵州毕节地区的教师开放。这些地区的教师也参与到各个协作组中,逐步从资源下载者、活动旁观者,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