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公司财务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控股公司体制的独特性质决定了财务控制的必要性和核心地位。要使控股公司形成合力,实现规模经济,必须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系,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合理确定控制框架和内容。控股公司财务控制从集权程度来考察,可划分为集权制、分权制、相融制,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及相适应范围。正确选择财务控制模式对于控股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从各公司实际出发,并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产品(产业)选择、管理素质以及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等影响因素。

关键词:控股公司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控股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权经营组织形式,如何对所属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财务控制尤为重要。本文拟对控股公司财务控制的必要性、内容及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财务控制控股公司控制体系的核心。

财务控制控股公司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控股公司控制体系的核心。这首先是因为财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在价值上的集中体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控股公司的独特性质所决定的。控股公司就是凭借拥有股权而控制其他公司的公司,控股公司的管理活动是以控制为基础的。由于控股公司与所属公司之间的主要联接纽带是资本,集团成员独立的法人地位决定了只有从财务角度实施一体化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使控股公司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利益上的整体。

控制,就是凭借某种特定的条件使特定的对象依照自己的意识运行的存在方式。国际会计准则对控制的解释是:“控制,指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借此从该企业的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就控股公司而言,财务控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对所属公司的财务管理,即对所属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进行管理和控制;二是对控股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主要指日常管理、一般决策和重大问题决策,以及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时予以调整和修正。这两个层面,前者其实是组织构架和权利分配的问题;后者为控制的实际操作以及确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的过程。二者都反映在目标控制、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之中。

控股公司体制下,子公司拥有生产经营权,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管理主要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即着重于维护出资者的基本权益,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不应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财务控制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此外,控股公司对下属公司的战略管理、产权经营和管理、人事管理等控制行为,也都是以财务控制为基础,或需要财务控制来配合和实现。

财务控制控股公司控制的基本手段,财务控制的核心是控股公司得以形成的联接纽带即资本控制,这主要是通过权限控制、组织控制和人员控制来实现的,这是控股公司财务控制的基本层面。从财务控制的环节上看,目标控制包括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考核,主要是通过预算及责任会计来实现的,过程控制其实是控股公司财务管理具体操作问题,如资金控制、投资控制等,监督评价涉及的财务控制主要是财务监控机制、激励机制、业绩评价等。

总之,资本是控股公司的联接纽带。要使控股公司形成合力,实现规模经济,必须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系,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

二、控股公司财务控制的框架和内容。

有效的财务控制框架主要包括:(1)强有力的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能够控制和协调所属企业的活动,这是集权与分权问题的直接体现;(2)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有效的相关财务职能的组织结构和其他牵制财务职能的组织结构;(3)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经验表明,控股公司对所属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手段是财务监督

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管理主要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而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财务控制进行控股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过程中,必须实现三个结合:(1)激励和约束结合。要求把子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与资本保值增值的结果联系起来,贯彻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要求子公司经营者)在资产经营过程中,不得损坏出资人利益,出资者对此进行严格的约束。(2)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前者着重于对子公司经营者)规定财务责任目标,确认财务目标的履行情况,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后者着重于对子公司日常经营行为中可能导致损害出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3)外部约束内部自律结合。即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外部财务管理,与子公司在其内部建立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据此,控股公司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子公司的责任目标。目标表示最终结果。责任目标的确定实际上为出资者进行财务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是从结果进行控制,所以,首先必须确定子公司的责任目标,即资本保全和增值责任。

2.确定对子公司的考核办法。可以将出资者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看成一种委托———代理协议,出资者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往往是以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为基础的。因此,双方利益冲突的焦点在于经营者业绩评价问题。确定子公司的考核办法,其目的是通过奖罚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使子公司主动实现其责任目标即资本保值、增值。

3.对子公司进行日常经济监督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管理不能仅从结果来控制,还须强化过程控制,所以,必须子公司进行日常的经济监督。这种监督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代表现实的股东或所有者的监督审计,对子公司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二是建立代表法人所有权的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分公司和职能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三是聘请代表潜在所有者利益的民间审计,对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公证审计,从外部对监督对象的财务活动是否维护所有者权益进行监督

4.对子公司进行现金约束。现金是企业的生命,为了节约现金使用,降低筹资成本,也为了使各子公司的业务活动在控股公司的监测下进行控股公司必须对所属子公司的现金进行统一的调配。

5.对子公司进行筹资约束。由于资本性筹资会直接改变出资者权益,负债性筹资则有可能使出资者丧失权益,所以,出资者财务控制必然涉及经营者的筹资行为。

6.对子公司进行资产使用约束。由于资产的使用涉及出资者的风险偏好,改变资产的使用主体、使用方向、使用规模都将引起风险的变化,从而改变出资人的风险偏好,所以必须经过控股公司的批准。具体而言,子公司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一方面,直接减少资产的行为会使出资者权益减少,另一方面,任意改变资产的原使用用途,会使出资者原设定的投资领域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必然会引起出资者原预期的出资风险和收益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出资者权益。为此,必须子公司的资产使用进行约束

7.对子公司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约束。成本费用的增加会直接减少利润从而减少出资者权益,因而,它必然是出资者控制的重要对象。

8.决定子公司的收益分配。出资者享有企业收益的分配权,为此,必须明确收益分配的份额和分配的方式。

9.对引起控股公司权益变动事项进行约束。资本权益的变动包括总资本规模的变动和资本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无论是总资本规模的变动,还是资本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都必然影响到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也就会影响出资者的实质权益的变动,所以,控股公司必须子公司可能引起控股公司权益变动的事项进行约束

10.决定子公司的会计政策。由于会计政策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而会计要素确认的范围不同、计量方法不同,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尤其是利润都会有影响,进而影响出资者权益,特别会影响长期出资者与短期出资者的利益分配,所以,控股公司应该对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审批,确保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11.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控股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子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子公司实施决策和进行控制,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直接影响着子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此,控股公司必须加以控制

12.制订子公司通用和基本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统一通用和基本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保证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内部的协调运转。通过制定通用和基本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贯彻控股公司的意图,有助于实现标准化。制度的不统一、不规范只会带来整个公司的运转混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确保资本安全和增值的自律机制,并使出资者对企业的约束把结果约束和过程约束结合起来、外部监督内部自律结合起来,出资者必然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于企业内部,而实质是为了维护出资者权益,故而它也是控股公司财务控制的一部分。

三、控股公司财务控制的三种模式分析。

控股公司财务控制从集权程度来考察,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集权型财务体制、分权型财务体制和相融型财务体制,下文分别简称为集权制、分权制、相融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