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长效激励机制的影响研究

摘要:股权激励计划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一项长效激励机制,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公众对其不甚了解,但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施行。本文从 理论 和实证两个方面 分析 了《 企业 会计 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实施后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权行权条件、长效激励机制设计和方式选择等所产生的 影响 。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股权激励股票期权企业激励机制    一、股票期权确认企业激励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1 股票期权确认的理论基础  关于股票期权确认, 目前 会计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费用观和利润分配观。  利润分配观认为,股票期权的 经济 实质是经理人(或一般职工)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将期权计划确认利润分配。对于“利润分配观”,经理人在获得股票期权后致使市场上的流通股增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摊薄每股收益,是对现有股东权益的侵害。因此,将期权计划确认利润分配是不合理的。  费用观的主要观点是把股票期权确认企业的一项费用,该观点认为,股票期权本质上是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为激励经营者公司长期 发展 和经营目标努力奋斗而给予的一项薪酬,是公司为补偿经理人已提供或将来要提供的服务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根据配比原则,这种补偿成本的总额应该确认费用。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列支有利于股东及时评价公司激励机制的运行是否有效,并有利于减少公司和个人的赋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也提倡将股票期权确认费用入账,并在授予时人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也将股票期权费用化。

代写论文   在费用观下,目前可操作性较强且使用较多的处理 方法 有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的 计算 考虑了期权行权后股票市价的波动,从而相对公正地计算出期权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公司的一种费用列入损益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根据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对股份支付采用公允价值法的处理方法。    2 股票期权确认企业激励机制的影响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于高管人员的激励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实践证明,股票期权激励是国际上通行的对职业经理人的一种高效激励方法,对于解决我国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共同利益的 问题 ,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是对经理人的一种长期激励。一方面,经营者通过行权,可以获得数量不容忽视的奖励;另一方面,通过给行权者一定数量的股票(经营者行权后就可获得),让他们承担相应的风险,将经营者收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有效的激励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还有助于稳定出色的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自身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保证了有能力和有贡献的人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可以有效防止人才因企业回报不对称而流失,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加顺畅。 论文网   然而,股票期权实在利润分配观下作为剩余权益的分享还是在费用观下费用化,对于企业的利润和高管人员的实际经济利益甚至企业的股权薪酬设计却有不同的影响。我们以美国会计政策的变更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按照FASB原来的会计准则股票期权是在利润分配观下作为剩余权益的分享,公司发行股票期权并不需要披露“期权的公允价值”——即不需要将期权计入费用,从而使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项目高估。而那些以向员工发放奖金或限制性股票为主的公司,却必须按照会计处理要求在财务报表中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从而减少了公司年末的盈利数字。  后安然 时代 ,国际大公司丑闻接踵败露,不正当、不道德的会计操纵行为仍未绝迹,警醒的FASB将股票期权费用化提到日程之上,那些步安然后尘的公司如环球电讯与世通公司都无一例外地成了贪婪的代名词,公司的败落让每一双关注的眼睛都看到了庐山真面目:持有大量股票期权公司高管人为地抬高股票价格以谋取私利。很多公司为了表明自己坚决与那些做假帐的公司划清界限,纷纷开始自觉自愿地在代理权公告中将期权费用化,进而证明公司财务合理合法,2002年,包括通用电气、第一银行,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宝洁以及通用汽车在内的多家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将把期权计入费用。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论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