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摘要] 学生管理高职院校管理中“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现实体现,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和教育质量的状况如何,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范式,许多理论成果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种新途径和新模式。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学生管理 启示    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里,就是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观念。

所谓顾客,是指公共部门运作时所需回应的对象。

公共部门在市场运作下必须随时保持竞争姿态,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成为必要的工作。

教育顾客学生

但是,教育市场毕竟不是一般的市场,这里的顾客也不是一般的顾客

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念,才能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由于有完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坚强支撑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产生的强大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成为近年来西方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的有益尝试,既符合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需要,也满足了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应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责任减少了,负担变轻了。

相反,学校教师的责任更大了。

从对社会负责、对学校声誉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从学校管理者到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产生“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教师无关,甚至放松管理的错误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教材、教法向注重学习者的需要转变。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适用性  公共管理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实际体现就是“以生为本”,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

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人的作用的重视。

其丰富内涵在于: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

为谁掌权、为谁执政、怎样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是一种衡量标准。

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结合起来,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2)“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涵义  首先,培养人才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其次,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体。

要把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办学。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来营造学校师生身心愉悦的、亲和的良好氛围。

(3)“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涵义  第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关心学生为关键,服务学生为方式,发展学生为目的,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重点和关键。

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放下架子、抛弃权威,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人与人”的生活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情感关系。

关心学生,即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实施个性化管理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主动去研究、去理解学生,及时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等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服务学生,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变管教为服务,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真正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并以服务的方式做好对学生的成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等。

发展学生,即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终归宿。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

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在一些决策机构可以邀请学生会的代表参加,保证学生学生管理的决策中发挥作用,这是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即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利益得到重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