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中管理会计的应用(1)

非营利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组织机构的简称,按其收益性可以分为以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为典型代表的收益非营利组织,以及以各种福利机构为代表的非收益非营利组织

面对目前非营利组织管理理念与手段的滞后,本文试结合医疗机构为例,阐述非营利组织树立创新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手段的必要性。

并援引当代管理会计最新成就作业基础管理法,对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各种非营利组织管理会计应用作一展望。

一、管理会计非营利组织应用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各种非营利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多陈袭旧念,严重滞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非营利组织相比较而言,典型意义上的营利组织企业更注重追求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更注重经济效益的管理

非营利组织在财务与效益管理上却不如人意。

其实,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依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不断注入,而这些投入的资源是具有稀缺性与排他性的,只有使其稀缺的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用,非营利组织才能够生存、发展、壮大。

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必须加强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准确预测、科学决策、有效控制,获得最大价值,才能担负其生存与发展的使命。

换句话说,由于其他各类组织在同类社会资源上的竞争,非营利组织如果对资源管理与运用效率太差,也将如类似的营利组织一样,面临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

即便没有其他组织资源上的竞争,对社会资源的无效率使用,也会导致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不当,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所以,加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

而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规划组织的各类资源,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价值的最佳途径。

二、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的最大区别,在于出资者是否可从组织中分配盈余。

企业组织一般经过生产或销售的过程,提供商品或服务给消费者,从而获得营业利润,通过盈余分配或发放股利,其利润最终为出资者享有。

非营利组织的出资人则不能从组织中分配盈余,只能主导或影响组织的发展方向。

因而,从管理目的上看,非营利组织的追求在于理想的实现,而非利润。

从提供服务是有偿或无偿的角度讲,非营利组织可分为收益型与非收益型。

收益非营利组织,如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非收益非营利组织,如教育基金会、各种福利机构等。

比较而言,前者更注重对耗用资源成本作精确的分配,以对各项服务制定合理的价格,后者更偏重于所提供服务的质量。

但无论收益型或非收益非营利组织,都应追求所提供服务价值最大化,以实现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目的。

组织从取得的所需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分配与处理,到服务的最终完成,这一系列价值创造的过程,可以用管理会计的“价值链”来描述。

具体地说,资源组织中的流转过程,可以看作是为满足提供服务需要而设计的一个个作业,这些作业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而形成一个相互联接的作业链,这个作业链的货币流转过程,即称之为价值链

组织管理当局必须充分了解组织所涉及的整个价值链的状况。

同时,对于价值链中有关的各项作业活动,也要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无附加价值作业要尽量排除。

相应地,有附加价值作业活动,要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这些作业的附加价值

比如,从医疗机构来说,凡是设计药品或医疗器械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等,均构成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这些环节所涉及到的作业活动,若能做到服务质量的改善或成本的降低,则对医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整体价值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

非营利组织营运成本的降低,与组织所形成的价值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价值链中所涉及的各类作业活动,如果能分析出导致其成本发生的各种动因,进而对这些因素作更严密的规划与控制,则能在成本管理上取得显著效益。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营利组织中,作业成本计算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生产经营中取得了斐然成效并被推广运用。

同样,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也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环境。

能更好地提高组织作业管理的水平,更好地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取得更佳的服务质量并实现价值最大化。

目前已有一些医疗机构按照作业基础成本制度的要求,合理评估各项服务所耗用组织资源成本,指定适当的收费标准,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