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初学太极拳之我见]

我是一位忠实于《少林与太极》杂志的新疆读者,几年前迷上太极拳,跟着本地的一帮太极拳爱好者一起习练,掌握了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三十六式太极刀,杨式、陈式竞赛套路等太极拳套路,不仅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还渐渐总结了一些经验。

今借贵刊一角,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望对初学太极拳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一、依照要求把姿势做正确      无论是老师亲身传授,还是通过书本、光盘自学,都要依照要求把姿势做正确。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太极拳协会或太极拳活动站点,有一大批热心于太极拳运动的教练师傅们孜孜不倦地教授群众学练太极拳

但个别学练者在学拳初期不刻苦、不认真,不求动作准确到位,只是机械地伸伸胳臂、蹬蹬腿,以至形成不正确的习惯定势,以后再想改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各位太极拳爱好者学拳初期一定要严格纠正错误动作,按照起、承、转、合的方法将动作做对,不能有不到或过火之处。

身形自然正直、不偏不倚、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坠肘、裹裆护肫、气沉丹田,这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在学拳初期就应做到

架子学完后,必须每日抓紧时间练习,不能间断,遍数越多越好,练习中要反复检查思考动作有无差错,只有这样才能使练拳走架水平突飞猛进。

二、一定要放松      要想做到绝对放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起码应该做到不刻意用劲。

陈式太极拳发力也是要讲求松活弹抖的,不可用蛮力。

初学太极拳要尽量做到全身放松,肌肉和关节都没有僵硬的地方,下腹部始终松弛自然微鼓,不能紧张用力:不要有杂念,要以意识来指挥。

每招劲起于脚跟(反弹力),用意念引导内劲到腰、到脊椎、到肩、到肘、到指,久之力到之处必有胀麻感,手心(劳宫穴)必有突跳感。

这就是“意领劲行”。

如此可使四肢百骸血液畅通,每练完一遍拳浑身都有轻快之感。

如此长久锻炼,自能祛病延年。

三、要呼吸自然,不可运劲憋气      初学太极拳的人只要求精神集中、专心练习动作,不可太强调呼吸,否则容易顾此失彼、增加思想负担,不但呼吸练不好,就连动作也难练。

因为任何紧张情绪都会影Ⅱ向呼吸自然深长。

在拳架动作熟练后,就要注意动作呼吸的配合。

太极拳动作呼吸配合的基本规律是,在变换姿势时吸气,掌或拳向前进击时呼气,所谓起吸落呼。

在初练太极拳时要求自然呼吸,随着动作的熟练呼吸的深度逐步自然加深,这时腹部起伏逐渐明显,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隆起,此即我们所说的“逆式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

初练时不刻意追求动作配合呼吸,取自然呼吸法为好。

但到练拳有基础后,就要做到呼吸然后能灵活的阶段。

呼吸配合太极拳动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简单说就是“以裆带手”、“以身领手”,也就是通过“运裆”,由裆胯来带动全身四大节八小节的运作。

太极拳之活与不活全在胯,它不仅带动了肢体的动作,同时带动丹田起伏旋转并有节律收放,收(胯走内圈)则为吸为阴,放(胯旋外圈)则为呼为阳。

呼吸动作节律合拍,不快不慢,恰如其分,无过不及,这种呼吸可以不用意念来指导,所以不会感到呼吸的疲劳或者因动作呼吸节律失调而造成憋气。

四、要注重太极内功的修炼      练习太极桩功可以提高内力,无论是以健身还是以技击为目的,勤练、苦练桩功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站桩虽然较枯燥乏味,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不肯专注于桩功,主要是过不了“换力”这一关,年岁稍大一些者就更吃不了这个苦。

其实通过站桩可以换却以前的虚气浮力。

虽然刚开始练时两腿疲软,但经过两三个月的练习后则新力生就,下盘较常人稳固得多。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