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4 再见了,亲人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1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学习导航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小组合作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如从句式上找,每段结尾都用了反问句)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交流展示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学习检测 一、我会写 è  hào   yǒu  yi   gē  yáo   dà  sǎo  zàn  shí   fēng suǒ (     ) (      )  (       )  (      )(       )   (       ) Xiāo yān  zhàn yi   lán  zi (      )  (      )  (      ) 二、我会改: 例: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我概括: 从课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我阅读: 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的深情。

2、再见了,—————!再见了———————!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让————————————————————————————。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4 再见了,亲人 课 时 2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1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认真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把你的体会和感受写在旁边。

学习导航 一、自主、合作、探究 二、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三、积累拓展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既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当志愿军回国的时候,为什么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 小组合作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3.共同品析 交流展示 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学习检测 阅读文中段落,回答问题 (一)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着全村妇女,()着打糕,()着炮火,()过硝烟,()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_____________啊!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思。

(二)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的情谊?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阅读文中段落,回答问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再见了,()!再见了,亲爱的()!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一眼朝鲜的(),让我们在这曾经()的土地上再()片刻。再见了,()!我们的()永远跟你们()。

(二) 1.是您()着全村妇女,()着打糕,()着炮火,()过硝烟,()到阵地来给我们吃。这真是()哪! 2.从这段话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课文记叙了的情景,表达了,赞颂了。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5金色的鱼钩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1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 ) 鬓发( ) 青稞( ) 搪瓷( ) 熬夜( ) 收敛( ) 疙瘩( ) 抽噎( ) 生锈( ) 奄奄一息( ) 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 我认为课文中的字还需要注意的有: 二 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1.    喜出望外: 2.    目不转睛: 3.    三长两短: 4.    奄奄一息: 通过我还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通过预习课文,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 三.课文讲述了在 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 崇高品质。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加强合作指导i 小组合作 1.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读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2.“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嚼,皱紧,硬咽”说明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从中看出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5..读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交流展示 班内交流合作的问题 学习检测 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 ) 鬓发( ) 青稞( ) 搪瓷( ) 熬夜( ) 收敛( ) 疙瘩( ) 抽噎( ) 生锈( ) 奄奄一息( ) 二.“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嚼,皱紧,硬咽”说明了什么? 3.说明了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假如有一天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看到了这枚金色的鱼钩,你会对周围来参观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6 桥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20 学习目标 1.会读“揪、豹、瞪、呻、淌、膛、搀、祭奠”等生字,学习并理解 “咆哮、呻吟、狞笑、放肆”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雨和洪水的句子。

重点、难点 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学习导航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小组合作 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交流展示 组织全班交流: 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学习检测 抄写生字新词,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说说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6 桥 课 时 2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23 学习目标 1.领悟课文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2.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重点、难点 领悟课文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一、听写词语 二、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小组合作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交流

交流展示 全班交流: 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学习检测 《学习与检测》中的题目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写一篇读后感。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7梦想的力量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24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  学会关爱和帮助别人,感受浓厚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明确学习目标。   2、初读课题,理解“梦想”。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做写作指导。   2、点评学生的自由创作,不合适的地方及时 小组合作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3、这个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交流展示 1、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你有怎样的感受?   2、在课文中找出瑞恩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从瑞恩身上学到了什么?   4、结合我国“西南大旱”的现状,想想你应该做些什么?   学习检测 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个别强调。   2.归纳积累知识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学习与检测》中的题目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四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展示交流 年 级 五 时 间 4.25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重点、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多鼓励学生的表现 小组合作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为什么而感动?  2.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交流展示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学习检测 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习作四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综合 年 级 五 时 间 4.25—4.28 学习目标  我要把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

重点、难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巡视指导。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多鼓励学生的表现 小组合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3.分享精彩语段。

交流展示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学习检测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2.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四 课 时 1 学校审核 课 型 展示交流 年 级 五 时 间 5.2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多鼓励学生的表现 小组合作 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交流展示 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学习检测 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1 次访问